陶瓷艺术化,走独特艺术文化道路
随着政府对文化创意行业的越来越重视,各大创意产业园在全国各大城市开花,并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而作为陶瓷行业的代表蒙娜丽莎集团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秉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2009年6月3日,蒙娜丽莎陶瓷文化艺术馆开幕,其艺术陶瓷产品不仅为蒙娜丽莎集团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升了产品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为品牌植入了文化之根,还给社会和行业传递了一个强烈的讯号:蒙娜丽莎确实有实力、有能力、有精力来推进其代表行业差异化和产品个性化的品牌化、艺术化的道路,让“艺术生活化,让陶瓷不再冰冷”这个口号在蒙娜丽莎得到了有力的诠释。
陶瓷艺术化,为品牌植入文化之根
记者:2009年6月3日,蒙娜丽莎陶瓷文化艺术馆正式开幕,当问及建馆的初衷,您是这样回答的:让“艺术生活化,让陶瓷不再冰冷”,您觉得蒙娜丽莎实现这个目标了吗?
陈捷:2009年6月,蒙娜丽莎文艺复兴馆开幕,至今将近四年了。这四年给我的感受是文艺复兴馆自成立以来,给了社会和行业一个强烈的讯号:蒙娜丽莎确实有实力、有能力、有精力来推进其代表行业差异化和产品个性化的品牌化、艺术化的道路,也引起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人们的强烈反响。
随后建立的蒙娜丽莎瓷艺馆与文艺复兴馆一齐成为蒙娜丽莎的文化标识,被评为“广东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去年,提倡“把陶瓷艺术化”的瓷艺馆获得“佛山市创意产业扶持项目”资金扶持,在企业赢得美誉的同时,也体现了佛山市重视创意文化发展的成果。
蒙娜丽莎艺术陶瓷产品为蒙娜丽莎集团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升了产品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为品牌植入了文化之根。从影响来看,“艺术生活化,让陶瓷不再冰冷”这个口号在蒙娜丽莎得到了有力的诠释。
记者:作为一名的画家,您认为陶瓷这一类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如何?与国外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
陈捷: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在上世纪70年代自发兴起于英国泰晤士河畔的艺术家集中地;80年代,在美国开始盛行;90年代,传入北京,中国开始接轨。上世纪90年代末,在政府重视文化创意行业的背景下,国家大力扶持全国各大城市建立文化产业,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佛山等多个城市建立了创意产业园,并成为各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与国际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对文化艺术的重视程度。虽然现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是处于比较快速发展阶段,但是更多的是通过国家的扶持,而国外的创意文化产业主要是自发形成。因此,我们通过瓷艺画等方式来推广中国的陶瓷文化,塑造这种艺术氛围,让这种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我们民族的符号,让文化长河可以细水长流。
记者:许多人会认为,瓷砖是一种冷冰冰的装饰材质,您是如何让瓷砖与艺术更好的相结合,做到让将建筑材料艺术化,让单调的瓷砖成为有品位产品?
陈捷:通过我个人多年的艺术创作和陶瓷行业经历,我越来越觉得做艺术陶瓷是很有意义的工作。艺术创作和陶瓷产品不是独立开来的两个领域,相反两者完全可以结合起来,通过艺术陶瓷这一载体,既凸显装饰效果,又把艺术融入人们日常生活。我们将致力于提高蒙娜丽莎瓷艺产品的文化艺术价值,提升陶瓷的品位以达到更好的推广效果。
坚持创新,提供更多独创性定制产品
记者:一家企业或者一个行业要发展,离不开创新,但真正落到实处并付诸行动的并不多见,抄袭、拷贝的现象反而更加常见,在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中,在保护各自知识产权的同时,您认为应该如何平衡“尊重原创”与“突显创新”这两者的关系?
陈捷:中国人对文化的重视程度还是很不够的,这体现在不尊重传统文化,不尊重知识产权,不尊重原创等方面。在教育体系中我们是“求同不求异”,而国外是“求异不求同”,我认为,这方面应该学习国外的经验,更多鼓励大家去追求差异化、个性化、创造性。
只有当原创和创意的东西成为社会普遍所追求,创新才有了源泉和动力,而抄袭和拷贝的现象自然会受到谴责而逐渐减少。但我们公司在创作生产过程中,严格坚持产品的原创性,公司也与陈成毅、邹建雄、陈沛彬、李日辉、李建成等知名艺术家签约合作,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个性化、独创性的定制产品。
走独特艺术文化道路,为行业树立旗帜
记者:未来建陶行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渠道、品牌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在采访之前,我了解了很多有关陈老师您的相关采访及资料,其中您说“一年企业靠机遇,十年企业靠资金,百年企业靠文化。”这句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蒙娜丽莎接下来将从哪些方面去走出自己独特的创新艺术文化之路?
陈捷:我认为,文化产业是不能以营业额的多少来衡量企业的成败,更多的在于这种捍卫民族文化的责任心。因此,我们蒙娜丽莎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将继续遵循这种精神信仰,整合蒙娜丽莎集团的优势资源和力量,坚持艺术原创性、独创性,融合民族元素的特点,提升产品品质,赋予产品更高的附加值,走出自己的创新文化道路,为企业、为行业、为社会的文化建设的发展与推动树立一面旗帜。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