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行业动态  企业新闻

在创新发展中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提升城镇化水平、优化城镇化格局、完善城镇化体制机制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进入新发展阶段,仍需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的目标,并对“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作出重要部署。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充分认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意义,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努力破解突出问题和矛盾,着力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

城镇化必须走新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如,有些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常住人口还没有完全融入城市,有些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减弱,城市社会治理体制和水平滞后,等等。实践证明,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不能再走粗放扩张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质量,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坚持把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摆在突出位置,更加注重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型城镇化意义深远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顺应发展规律,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新型城镇化为“四化同步”提供重要载体和平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彼此相辅相成。其中,城镇化是载体和平台,既承载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空间,也带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

新型城镇化对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发挥重要作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紧紧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进一步提升城镇化水平,有利于更多农民通过转移就业提高收入,从而使城镇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同时,也会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方面的投资需求。

新型城镇化有利于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新征程上,“三农”工作仍然极端重要。推进新型城镇化,使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可以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和机械化,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因此,必须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

新型城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城镇经济繁荣和城镇功能完善,有助于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殷实充裕、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

当前,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仍有待提高,有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还有待健全,不少中小城市及县城功能依然存在短板。解决这些问题,可从强化顶层设计、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等方面发力。

强化顶层设计。在现代社会,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为避免无序发展导致“城市病”带来社会问题和安全风险,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一是要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分类引导大中小城市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二是要加强制度创新。通过完善土地利用机制、创新投融资机制、完善城镇住房制度等,为新型城镇化提供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

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应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体系,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水平。要深化制度改革,畅通在本地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渠道,以实施居住证制度为抓手推动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住房供应保障,加快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要健全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相关政策,依法坚决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健全农户“三权”市场化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要加强服务和培训,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岗位,拓宽灵活就业渠道。

做强城镇经济。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形成生产资源的集约使用效应,提高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生产效率。要通过提高质量效益、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坚持绿色发展等,使新型城镇化发展建立在坚实的产业基础上,以城镇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加,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做强城镇经济,还应根据地理区位、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等,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提高流通效率,培育科技型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集聚。城镇经济实力的提升,可进一步增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能力,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业聚人的良性循环。

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使更多人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为此,必须坚持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坚持尊重和保护历史文化风貌;提升智慧化水平,建设大数据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统筹布局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大力提升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加快综合交通网络建设,优化街区路网结构;等等。总之,通过一系列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广东扫地机,罗马情缘,中国科学院大学官网,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