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分析预测

512建材市场(512建材市场搬到哪里了)

512建材市场(512建材市场搬到哪里了)

 

家居建材装修常识:床垫下方和床板一定要透气,床板一般用杉木。

| 成都回忆系列 029

题记

无缝钢管攀成钢,房价涨得心慌慌。白药厂里藏军工,文创基地创业中。

红光厂的显像管,东郊记忆回忆展。柴油机变内燃机,厂区已成新社区。

造机器的肆贰零,变成商圈再扬名。造钢材的五幺二,建材市场养妻儿。

以前老成都人嘴里一直有东穷,西贵,南富,北乱的说法。

这里的东穷便是当时老成都东边的面貌。彼时老成都的工厂和国企多聚集在东边。改革开放以后,这些国营厂效益不如从前,在经历了关停并转(关闭、停办、合并、转产)后,下岗的工人多,低收入人群多,慢慢地就形成了成东穷的局面。

成都内燃机总厂((图片源自网络))

要说中国啥子时候开始有的工厂,大概要追溯到洋务运动时期,我们熟知的汉阳钢铁厂就是那个时候出现的。不过洋务运动和深处内陆闭塞的四川没啥子关系。

成都工厂的大规模兴起则要得益于抗战时期:大量机关、企业、高校、工厂随着国民政府迁往西南地区。这一时期成都的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根据资料记载,1942年,成都共有各类新式企业105家,其中化工工厂35家,卷烟工厂32家,印刷工厂13家,食品工厂4家,五金工厂8家,电气工厂1家。到了1945年,成都的工厂数量就达到了330家。

这一时期被成为大后方城市的黄金期,成都很多工厂的雏形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

如果说抗战时期是成都工厂的萌发期,那么上世纪60年代就是成都工厂的猛涨期。这一时期成都工厂身上都贴了一个鲜明的标签:三线企业。

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中苏交恶,美国沿海发动的战略攻势这两个大背景下。中共中央决定将所有的军工制造、机械制造、化工电子精密仪器行业的生产资源,逐步迁入云贵等大陆腹地地区。由于西部地区在当时国防战略中处于第三线位置,所以这些搬迁过来的企业被统称为三线企业。

老厂房(图片源自网络)

但是这些搬迁过来的企业,受制于三线地区社会经济落后的情况,且又习惯了计划经济。在改革开放后被市场经济冲击地七零八落,剩下的也就只有破产和兼并等几条不多的路可选了。

现在很多我们熟悉的工厂都是那个时代遗留下来的产物。诸如420厂、773厂、630厂这些只有几个数字作为名称的工厂,他们遗留下来的厂房、职工、宿舍以及特有的生活方式,都成为了老成都人宝贵的谈资。

在老成都人的嘴里,那时候这些厂的工服就是身份的象征,就连普通工人都是香饽饽:工资比地方上的人高,身份比地方上的人高,连找对象都不用愁。身边若是有当时厂里的老辈子,聊起这些往事时都是一副自豪而神往的模样。

不过千万别和他们聊接下来几十年的事情,因为后来留给这些厂的出路却并不多。粗略地说起来也只有异地重建、厂房改造、出卖地皮几条路可走。

说到卖地皮,就不得不提成都东边的两个著名片区:华润二十四城和攀成钢。这两个繁华的社区都和曾经的两个大厂有着直接关联。

攀成钢社区,一听名字就晓得和攀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要摆清楚攀成钢的历史,就要从1958年说起。因为1958年建立了成都无缝钢管厂,这个厂曾经号称是亚洲第一的大型企业,也是中国唯一一家大型无缝钢管生产基地。三年后,这个厂的生产线正式建成投产,开启了长达三十余年的辉煌历史,直到1999年被攀成钢集团兼并,组建为攀钢集团成都无缝钢管有限责任公司。

(图片源自网络)

这个公司寿命很短,三年后又与成都钢铁厂联合重组,组成了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攀成钢。

攀成钢的历史有多久呢?

四年后的2006年攀成钢正式停产,同年12月29日8时25分,攀成钢成都厂区最后一根烟囱成功爆破,249信箱的这段记忆就算在这里打了个总结。

值得一说的是,当初无缝钢管厂选址的地方叫做乌龟坝,现在地图上已经找不到了。后面很长一段时间里,老成都人还是习惯叫这个区域为牛市口或者钢管厂。

成都无缝钢管厂内部货币(图片源自网络)

以前说起我生活在钢一区,脸上是满满的自豪。

现在说起我住在攀成钢,脸上会带着得意的表情。

某种意义上来讲,或许这也是一种奇妙的轮回。

和攀成钢一样化身高档社区的还有曾经的420厂,现在的华润二十四城。

这个在1958年,是由沈阳111厂整体搬迁至成都新建的工厂,曾经也是一代人的骄傲。

家居建材装修常识:在施工时,像中、深色乳胶漆这种,尽量不要掺水,否则容易出现色差。

西南地区最大的军工企业之一,辉煌时期拥有2万多工人,主要生产飞机发动机。

家居建材装修常识:交付的工程款要由业主亲自交到公司财务,尽量防止出现其他人代收工程款的情况。

420,是他们的代号,通信地址是77信箱……这些只有老成都人才知道的谈资,每当他们说起来的时候,神情里都充满了淡淡的向往。

老厂房(图片源自网络)

诚然,那个时候一身蓝色的工服就是身份的象征,不仅处处享受众人羡慕的眼光,工资由于保密费都要比地方上的多4块钱,而且根本不愁找不到对象,厂里面的男娃娃都是抢手货。

420厂和攀成钢一样,在辉煌了几十年后,同样面临着市场经济的严酷考验。各国有企业正掀起军转民高潮,纷纷开始涉足民用领域,420厂也不例外。420厂先后推出了双燕牌洗衣机和双燕牌电冰箱,虽然当时销售一时火爆,但是对于这个翻身不便的庞然大物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万幸2005年时,420厂(成发集团)将老厂生产片区、被媒体誉为东调地王的840亩土地公开挂牌出让,最后被华润以每亩255万元、总价21.4亿元拿下这片地,最后成为了成都知名的华润二十四城片区。

(图片源自网络)

而420厂拿着这救命的20多亿,带着旗下10多个子公司,仅剩的几千名员工,开始了异地搬迁改造。万幸成发集团靠着扎实的老底子,让这个老牌的军工企业起死回生了。2006年销售收入就突破了10亿元,利税约1亿元。

成都许多老工厂在繁华过后,靠着出售的地皮,给人们留下了最后一点谈资。成都人说起二十四城、攀成钢片区的时候总还会带上几句昔日工厂的盛况。而像很多规模不太大的工厂,在倒闭出售地皮后,或许连名字都无法留下来。

24城片区(图片源自网络)

除了出售地皮,这些老工厂很多还以厂房改造的形式继续存活着,比如城东著名的东郊记忆、红仓.完美文创公园等等。

东郊记忆算是外地游客来成都必打卡的一个景点,经常有人把它和北京成名已久的798艺术区类比。

在东郊记忆里闲逛的时候,看到遗留下来的红光电子管厂的老厂房和设备,脑袋里经常会幻想起当年的盛况。

东郊记忆内的老厂房(图片源自网络)

和攀成钢、420厂一样,红光电子管厂也是1958年在成都生根发芽的。

红光电子管厂身上也是挂满了荣誉勋章。

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项目之一,国内第一家最大的综合性电子束管骨干企业,我国显像管行业的母厂,我国军用电子束管玻壳生产的最大基地,曾研发和生产出中国第一支黑白显像管和彩色显像管,曾享有北有首钢,南有红光的美誉。研究两弹一星时所使用的仪器屏幕也是由红光电子管厂所生产。

几十年后,红光电子管厂又获得了一个新的荣誉: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

红光电子管厂可能也没想到,几十年后自己又化身为东郊记忆继续活跃在城东的舞台上。

中国的伦敦西区,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科技与文化融合示范园区、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名单……一长串的荣誉背后,留下的只有时代的记忆和厂房的印记。

东郊记忆园区(图片源自网络)

逛园区的时候我在幻想,当身着蓝色工服的工人们,旁边站着一位身着lo服的少女时,是怎样一副情景。(lo服即Lolita服装,东郊记忆经常举办动漫展)

这种奇怪的违和感经常会在园区内出现:毛主席标语下站着身着西服婚纱的拍照新人,硕大浅绿色机械旁是咖啡馆,以红砖为背景跳街舞的少年们。或许这种反差感就是东郊记忆令人着迷的魅力。

和红光电子管厂命运相似的厂房在成都还有很多,比如成都白药厂改建的1906创意工厂,成都医药厂房改建的U37创意仓库,成都三江鞋厂改建的无里创意工厂等等。某种意思上来讲,原成都512工厂(成都冶金实验厂有限公司)改建的512建材市场也可以归在此处,只是后来北改的时候,512建材市场整体搬迁了。

420厂、773厂、630厂,512厂,7322厂……当这一串串神秘的数字代码从我们眼前消失的时候,有多少人能记住他们曾经的辉煌,有多少年轻人还知道他们为国家作过的贡献,

厂房拆掉了,地皮卖掉了,或许运气好还能留下一个过去的名字。

厂房留下了,厂区翻新了,或许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重生。

成都城一直在这儿,成都人一直在此,老成都的记忆又在哪儿呢?

【参考资料】

[1] 苏培玮(兼) 主编 ;国营红光电子管厂[Z];成都年鉴;1990年

[2] 三线建设企业选址的变迁与博弈研究——以四川三家工厂为例[J]. 张勇,肖彦. 贵州社会科学. 2017(05)

[3] 成都近现代工业建筑遗产的研究[J]. 李沄璋,卢丽洋. 工业建筑. 2015(11)

家居建材装修常识:首先五金洁具是在墙砖、地砖和吊顶安装完毕后再装的,首先安装大便器、洗脸盆、浴盆,安装连接排水管、安装灯具、插座、镜子、安装毛巾杆等五金配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