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行业动态  市场动态

“人工流产干预行动”即将开始,网友:啥意思?不让流产

作者:健康大河南

9岁女孩怀孕,13岁男孩表示对此负责。

18岁女生流产10多次。医生说她身体受损、可能不孕。女生漠然称:“没什么,早就习惯了。”

14岁生子、“全网最小二胎妈妈”:短视频平台“算法推送”低龄妈妈视频。“央视新闻”直斥,这些内容无视伦理道德,甚至触犯法律。

这些不是“知音故事”,都是经媒体报道、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现实。 最新消息显示,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将针对这一现象,开展干预行动。

近日,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发布2022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其中提到,2022年要开展未婚人群人工流产干预专项行动,减少青少年意外怀孕和人工流产。 这被外界误读为“催生”新措施。有评论称,这是“不让流产”“要提高生育率”。也有人反驳这些评论“断章取义。详读《要点》可知,专项行动的重点是“解决青少年、育龄人群及其他特定人群生殖健康的突出问题”。其本意包括倡导更好的性教育,为未婚人群提供更好的避孕服务。相关说法在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的2021年工作要点,以及《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也有提及。 “少女妊娠和堕胎是全球化时代的一道世界性公共卫生难题,中国也不例外。”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教授胡玉坤曾撰文,形容这是“少女之‘殇’”。

十六七岁当妈,是一个“医学问题”

联合国人口基金针对生殖健康,设有3个关键指标。其中之一就是青少年生育率,数值越低越好。 《柳叶刀·全球健康》发布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文章显示,1990年至2015年,中国20-24岁女性已婚率和生育率持续下降。然而,2000年后,在调查所涉及的我国绝大多数省份,15-19岁女性的已婚率和生育率出现反弹。 “这一年龄组(15-19岁)的数据增长出乎意料。”上述研究称,这或与偏高的男性性别比例、大量青年外来务工人口,以及未婚青少年避孕需求得不到满足有关。 根据我国《婚姻法》,女性“最低”结婚年龄为20岁。这意味着,2000年-2015年,我国有越来越多的“非法少女妈妈”。低龄孕妇的出现不仅是法律或伦理问题。它更是一个医学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显示,相较于20-24岁者,未成年母亲(10-19岁)患子痫、产后子宫内膜炎和全身感染的风险更高。 受伤的还有孩子。WHO数据称,未成年母亲所生婴儿面临更高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和严重新生儿疾病等风险。 “日趋严重的青少年生殖健康问题已经对国家人口安全构成重大威胁。”2021年8月,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生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培安曾表示。

“无痛人流”竟有学生套餐?

缺乏有效避孕,还直接导致青少年流产率增加。 根据王培安表述,青少年已成为我国人工流产的主要人群之一。在我国,未婚青少年每年人工流产近400万人,占人工流产总数的40%。其中19%有多次流产经历。 低龄者在人工流产手术中日益多见。 2007年,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计划生育科就通过媒体,呼吁“关注这一趋势”。该院称,其人流手术的最小年龄仅13岁。几年后,广西南宁报告9岁少女流产事件。1名13岁男孩表示对此负责。 此外,还有大量瞒报年龄,去黑诊所手术或自行药流等行为。实际情况可能更糟。 “对人流表现冷漠,对性和避孕知识几乎一片空白。”《南方日报》指出,除年轻化,重复流产也越来越多。 “我国人工流产具有3个特点:数量庞大、重复流产者占比高、年轻未孕的女性比例大。”《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1年刊文指出。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分析2018年1月-12月的门诊人工流产数据,发现未育青少年人工流产1137人次,占同期青少年人工流产总数的85.30%,占人工流产总数的29.51%。术前有人工流产史者占23.39%。其中,人工流产总次数≥3次者占5.54%;半年内重复人工流产(≥2次)者占2.73%;1年内重复人工流产者占6.86%。《中国青年报》报道,“无痛人流”商业化、广告泛滥,也助长了人流低龄化、重复流产现象。 《北京晚报》等多家媒体在2010、2013年,曾进行调查,发现部分医院推出“无痛人流学生套餐”。印有“凭学生证享受超低折扣”“三分钟无痛人流”的宣传册在校园内频频出现。

青少年非意愿妊娠的流产比例居高不下,会造成长期、巨大的健康风险,甚至影响未来的生育选择。 WHO资料显示,无节制的重复流产可能造成多种并发症,包括出血、子宫穿孔、感染、宫颈或宫腔粘连、月经紊乱,甚至导致继发性不孕。 我国有调查称,在所有继发性不孕患者中,近九成有人工流产经历。“经常流产对生殖健康非常不利,还可能导致终身不孕。”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杨菊华告诉《新京报》,青少年如果在这方面没有一个比较好的认识,人流之后缺少相应的服务,不仅身心健康受损,还可能导致不孕。长远来看,会损害民族生育力。 杨菊华提供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流产数量约900万例。同年出生人口为1062万人。从中看出,当年流产数量与出生人口数量间的相差,非常小。

十年两代人,仍然“性无知”

人流低龄化,与青少年性行为的普遍、性观念开放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2009年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组织开展“中国青年生殖健康可及性政策开发研究”。该调查涉及我国25个省、2万余名15-24岁青少年。 10年后,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等发起并实施“全国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调查”。涉及全国34个省、5.4万余名在校学生。重点关注在校大学生,也调查部分在校研究生。 两项调查都是全国性的。对比其结果发现,我国青少年的初次性行为时间在提前,但其掌握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仍很匮乏。 2009年调查称,22.4%的15-24岁受访者有过性经历。不足1/3者“不接受婚前性行为”,发生初次性行为的年龄中位数为20岁,男性青年略早于女性。 到2019年,31.25%的受访者有过性经历。仅11.46%的受访者不接受婚前性行为。同时,受访者初次性行为的中位年龄为18岁,男女没有显著差异。 18岁,这和英国2019年青少年调查的结果一致。这说明,我国青少年的性意识或和西方国家相当。 伴随性行为的提前,我国青少年仍普遍缺乏自我保护的基本技能。 2009年时,在有性经历的女性中,初次和最近一次性行为未采取避孕措施的比例,分别为53.9%和25.4%。 从性行为的不良结局看,有性经历的15-19岁女性,其怀孕比例为17%,多次妊娠的达5.9%,高于20-24岁年龄组(4.6%)。所有妊娠的86%以人工流产告终。 在2019年调查中,初次和最近一次性行为未采取避孕措施的比例,分别为15.61%和4.35%。 看上去受访者的避孕意识高了,但进一步分析显示,在初次、日常、最近一次性行为中,采用体外射精和安全期避孕等“无效避孕措施”的比例,较10年前没有降低。 也就是说,有相当比例者在“无效避孕”。对于由此导致的意外怀孕,95%的人选择人工流产作为处理方式。

“干预行动”不能再等了

“流产低龄化可以说是青少年所面临的一连串性与生殖健康危机的一个侧影和折射。不管你承认与否,不安全性行为带来的风险和负面影响,不仅日益严峻,而且渐趋复杂化。”胡玉坤撰文称,由于缺乏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正面引导,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风险、危机正在不断加深和放大。

“教育。”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研究指出,这是有效遏制15-19岁者婚育率的方法。

“加强对青少年的性教育,避免青少年过早发生无措施的性行为。政府尤其需要进一步投资高中教育,力争把经济上处于最弱势地位的女孩留在学校。”研究通讯作者、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军指出,教育和医疗机构应该承担起促进未婚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提高性与生殖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利用率和质量的责任。 胡玉坤也认同,性与生殖健康需求会因地区、城乡居住、年龄、性别、在校与否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而大为不同。进城务工的青年农民工、社会闲散青年、职技校学生及留守儿童等社会底层边缘化人群,会面临更大的性与生殖健康风险。未婚流动人口发生非意愿流产的比例,要高于非流动人口。 胡玉坤还指出,青少年生殖保健服务的普及性较差,是加剧人工流产低龄化的推手。当前生殖健康服务仍以婚后管理为重心,以20-49岁已婚夫妇尤其是育龄妇女为工作对象,未婚未育的青少年在很大程度上依旧被排斥在外。 回到2022《要点》。杨菊华认为,从计生协的角度来看,“干预人工流产”一方面是要摸清人流背后的原因。另一方面是针对这样的原因着手解决,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提升事前事后的服务,来提高育龄妇女、特别是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水平。

截至目前,《要点》未明确“干预”细则。本文信息来源:医学界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

梁闻 http://www.xinzhiliao.com/zx/jinji/15953.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肥胖标准计算公式,互联网医疗行业,竞彩足球胜平负,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