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行业动态  市场动态

BOSS论健第73期 | 人人需要情绪管理,数字疗法能帮上什么忙?

两年前,华人科学家张首晟因抑郁症,年仅55岁就去世;同样是因抑郁症,20岁的“少年天才”张一得今年3月在美国学校里自杀——这是第73期BOSS论健《数字疗法能接管情绪吗》上,嘉宾分享的两个令人痛心的案例。

情绪管理,可以说与每个人都相关。参加本期节目的心理专家表示,现实中,太多人患有压力综合征,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利的事情后,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困扰,包括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暴躁、易怒),动机不足(迷茫,不知道做什么,拖延),睡不着或者早醒等问题。

心理疾病已成为难以回避的社会问题。根据研究报告的数据,人们愿意为心理困扰的解决而支付费用,早在2018的年度人均咨询花费就已达到人均5913.56元/年。疫情之后,这一市场需求更为放大。而数字疗法的兴起,则为心理疾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方式。

日前,情绪管家创始人丛才卜、暂停实验室创始人郭婷婷和心理医生史宇相聚在健康界品牌节目《BOSS论健》,共话数字疗法对情绪管理的解决方案。

帮助情绪问题分级

人人需要情绪管理,但心理医生极其短缺。史宇介绍,目前心理咨询师人群,经国家发证的约78万左右;而精神科大夫全国约五六万人,综合性的三甲医院的心理医生则仅5000人左右。

面对庞大基础的受众需求,能够提供情绪管理供给的从业人数却很不匹配。“寻求心理帮助的人们,去医院很难挂号。”在史宇看来,数字疗法的应用,可以在前端帮助医生进行筛查,筛出用户目前的情绪状态,可以给医生很大的帮助。

除了心理医生和精神科医生的稀缺之外,其实很多有情绪困扰的人,都是有病耻感的,往往第一选择不会去医院。这正是郭婷婷看到的机会,“他可能希望先找到一个比较方便的、可以用到的产品先试试看。”

在这样的状况下,一些方便获取的线上产品,对于情绪困扰的用户,可以提供触手可及的帮助。对于大众化的心理干预产品, “院外用户可以先用这些工具来调整自己的心理灵活性”。郭婷婷称,目前这一领域,除了不适合处于重度情绪障碍发作期的人外,适用于所有受轻中度情绪困扰和情绪障碍临床治疗后的维持性治疗,产品已经出现并得到用户的一定认可。

而丛才卜所创立的情绪管家,则关注到了多种应用场景,不仅用于用户的精神健康状态自测、抑郁自查、自助干预,还可适用于机构用户的人才心理素质测评、筛查训练,压力缓解。在丛才卜看来,数字疗法可以帮助医院更好地对患者进行诊后管理。通过数字健康设备,患者的数据传到医生的终端,医生可以通过网络实时看到患者的数据,了解患者的诊后状况。

事实上,新兴的数字疗法通过医生的远程支持,实现了使用数字解决方案来改变患者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治疗精神障碍,可以说数字疗法在精神障碍患者的个性化治疗中展现出了突出优势。

效果可评估是重要特点

狭义而言,数字疗法指医生可以当作处方药开给患者的产品,目前在国内尚此类心理健康产品。数字疗法单独使用,可以与硬件配套使用,也可以与药物一起使用。但从严格意义上说,要可以入院,才能叫做数字疗法产品。

从广义上而言,遵循了循证医学,使用了数字疗法理念的数字医疗或数字健康产品,也被称为数字疗法。

从临床医生的角度,史宇没少碰到着急的病人。“他会经常会问医生,为什么我用了药,怎么三天了还没有效果。甚至说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其他的压力,我感觉我的问题更严重了。”

而使用进行数字疗法进行情绪管理,相对药物而言,让用户的感觉更轻松,并且产品的设计也会提升信任度和依从性。郭婷婷说,在实践中,让用户能够完成一个完整干预的疗程,才可以评估干预对他产生的效果等等。而事实上,效果可评估,也正是数字疗法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郭婷婷看来,专家和软件其实是互相的密切配合关系,并且在心理干预方面,即使用数字软件模拟的也是人在其中起作用。“我们希望他尽可能地会更像‘人’去理解和关心用户,并且在用户完成任务的时候,及时给予激励和支持。”

丛才卜特别提出,数字疗法以及配套的硬件,是医生的助手,而不能替代医生。数字设备中传感器的存在,使得可以持续跟踪许多现象,包括睡眠、运动、身体活动、语音、设备使用情况和人的位置。如果可以在早期阶段捕获事件,并在用户可能受益最大的时候进行干预,就对用户进行心理疾病的提前预防,将非常有效。

嘉宾们畅想:一种理想的,但未来会实现,而且并不遥远的数字治疗心理问题的模式是:医生使用数字化治疗抑郁症,可以实时监控患者,将患者的每日情绪和抑郁症调查结果发送到专门的医院网络。同时,移动应用程序会提示患者填写自己的症状。完成调查后,数据上传到临床医生的终端,用于患者监测,结果整个过程仅需花费几分钟,医生将始终掌握有关患者状况的最新信息。

如果是这样,张首晟和张一得的悲剧,或许可以避免。

商业化落地已有先行者

从用户需求到企业实践,目前数字疗法在心理治疗上的应用已有诸多尝试。而如何实现商业化落地,面对B端和C端的企业,也有不同的打法。

如果要走数字疗法认证,并且入院使用路径的企业,则主要覆盖B端,让医院和医生了解数字疗法,认识数字疗法产品,并且通过临床试验的途径,可先行尝试起来。

但C端用户的直接付费,则成为部分企业的商业入口。郭婷婷坦言,人才是目前最大的瓶颈,对于情绪管理的数字疗法,进行市场传播的背后,不仅仅是产品的营销,更多是观念的刷新。“背后的这个人,不只是要懂营销,他还要懂产品,然后他还要懂科学,对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其实市面上并没有现成的,所以这一人力的短缺,其实是制约我们大规模推广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商业化的构建和到底提供的是产品还是服务很有关系。丛才卜举例认为,“比如,硬件产品研发周期比较长,而且硬件产品如果要进入院方,一定要拿到医疗器械的证书,而拿到医疗器械证书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针对个人用户而言,如何获取和维持用户的信任,也至关重要。丛才卜继续举例,在疫情中的线上语音陪伴,可有效缓解用户的焦虑问题。这样的场景中,相当多的用户选择匿名。在丛才卜看来,用户匿名是为了追求安全感,但失去了数据的追踪和连续性,无论在产品构建,还是商业价值上,都将大打折扣。

尽管还有诸多障碍,但参与讨论的嘉宾一致认为,情绪管理作为数字疗法应用最被看好的应用领域之一,值得期待。

如果您的企业也有在数字疗法领域的新理念、新模式与新玩法,希望与我们分享。立即点击这里填写表单,我们将安排相关编辑尽快与您联系。

最后,感谢一汽-大众奥迪对本期《BOSS论健》节目的冠名支持。

来源:健康界

着成语,新恋爱时代电视剧下载,有名的留学中介, http://www.xinzhiliao.com/zx/jinji/37735.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南昌起义时间,东京大学录取条件,十二月男孩,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