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围术期疑似恶性高热一例——早课学习
作者:米勒之声
病史资料
- 基本资料:
性别:男性 年龄:17岁 入院诊断:脊柱侧弯
- 既往史:
平素健康状况一般,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癫痫等慢性病史,七年前疝气手术史,具体用药不详,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无心肺系统相关疾病。
-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DIC,生化,血沉无特殊。 心电图:窦性心律不齐。 心脏超声:三尖瓣口少量反流,EF66%。 脊柱影像学检查胸腰椎侧弯畸形。
- 麻醉前评估: 患者,神清,精神可,体态发育偏瘦,BMI16.65kg/cm2。 近期无上感发热等症状,心肺听诊无特殊。 张口度三四横指,颈部正常活动,气道评估Mallampati分级I-II级。 拟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麻醉过程
15:00 患者进手术室:开放静脉通路,常规心电监护,桡动脉穿刺直接测压,BP115/72,HR86次/分。
15:15 麻醉诱导:预给氧6L/min,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mg,丙泊酚120mg,舒芬15ug,罗库40mg,患者意识消失后托起下颌,面罩通气顺利。
给氧去氮两分钟后,气管插管。双肺呼吸音对称,呼末二氧化碳37mmHg。
15:28改俯卧位,15:40 手术开始,自体血回收
15:38呼末二氧化碳高达62mmHg,进行血气分析,调整呼吸参数,继续观察无改善。
16:00 予更换钠石灰,呼末CO2最高至70mmhg,多次手控过度通气,在此期间观察患者有发热的现象,测耳温38.3度,停止吸入麻醉,但为排除麻醉机活瓣故障,
16:20 予更换呼吸管路和麻醉机。
静脉给予地塞米松10mg。
16:40改高流量纯氧通气,再次行血气分析,并予SB 125ml。 16:53 监测耳温持续发热,最高38.7度,给予特耐40mg。
17:50 手术结束,改平卧位留置导尿管,连接术后镇痛泵,并带管入PACU。
手术历时2小时10分,术中共输注晶体液1700ml,出血200ml,尿量100ml。
18:05 带管入PACU,后烦躁分别三次给予丙泊酚50mg,及右美40ug静滴。反复酒精擦浴降温。
18:25 氢化可的松100mg静推。
18:30 再次血气分析,呼末二氧化碳开始下降。
19:00 考虑到患者术中不明原因的高碳酸血症与发热,可疑恶性高热的诊断,担心患者病情反复及体温继续上升的可能,与外科医生沟通联系ICU。
19:55 患者带管送入ICU.
- 入ICU
急诊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14.77%↑,GRA%91.4%↑, LYN%6.8%↓。 Hb128g/L。
生化:总蛋白54.2g/L↓,球蛋白13.8g/L↓。电解质正常。
心肌酶谱:肌酸激酶394IU/L↑。CK-MB正常。肌红蛋白401ng/ml↑,肌钙蛋白正常。
凝血全套检查:D-二聚体2.9mg/l↑。
复查血气试脱机后,22:02 拔除气管插管。密切监护观察。
- 术后随访
于术后第二天上午11时转入普通病房,至下午5:00随访患者,腋温37.2度,切口轻度疼痛感,VAS评分1-2分,精神较好,稍许腹胀无其他特殊不适主诉。
患者于术后第五天出院。体温正常,血培养阴性结果,但未再复查其他任何实验室检查。
知识要点
- 术中高碳酸血症
- 术中高温 诱发原因
恶性高热
- 是目前所知的唯一可由常规麻醉用药引起围术期死亡的遗传性疾病。它是一种亚临床肌肉病,即患者平时无异常表现,在全麻过程中接触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如氟烷、安氟醚、异氟醚等)和去极化肌松药(琥珀酰胆碱)后出现骨骼肌强直性收缩产生大量能量,导致体温持续快速增高,在没有特异性治疗药物的情况下,一般的临床降温措施难以控制体温的增高,最终可导致患者死亡。 国外文献报告其发病率为1:(1.6万~10万),国内也有确诊的病例报告,病死率达73%。及时的有效治疗,可使病死率降至28%。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多有恶性高热家族史,及肌肉细胞存在遗传性生理缺陷。
- 发病机制:骨骼肌细胞膜发育缺陷,诱发药物作用下,肌细胞胞质内钙离子浓度迅速升高,使肌肉挛缩,产热剧烈增加,体温迅速升高,同时产生大量乳酸和二氧化碳,出现酸中毒、低氧血症、高血钾、心律失常等。
- 易感者:先天性疾病如特发性脊柱侧弯、斜视、上睑下垂、脐疝、腹股沟疝等多见。其它外科疾病中也有散在报道。 致病基因:目前已发现有6个基因位点与恶性高热有关,包括:19q12~q13.2上RYR1基因;1q32上CACNA1S基因;7q11.23-21.1上编码L型钙离子通道a2/d亚单位基因;17q11.2-q24上编码钠离子通道基因;5p13.1位点上的基因;3q13.1位点上的基因。目前被明确的致病基因只有RYR1基因和CACNA1S基因。
- 国际上公认咖啡因-氟烷骨骼肌收缩试验为确诊MH易感者的金标准。
- 治疗
国内大部分医院无丹曲林储备,协和、华西医院有丹曲林。
没有丹曲林钠的情况:
除了以上处理,如条件允许,通过相关专科评估积极进行血液净化治疗,主要考虑解决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肌红蛋白尿、高体温等问题。
注意以下相关内容:
(1) 血液净化治疗包括肾脏替代治疗(RRT)、血液灌流(HP)及血浆置换(PE)等。RRT的基本模式有:①血液透析(HD)②血液滤过(HF)③血液透析滤过(HDF)④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⑤血液灌流(HP)⑥血浆置换(PE)
(2) 肌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500,血浆浓度正常是30~80μg/L,出现横纹肌溶解时血浆浓度明显升高。CPK高于10000 U/L是横纹肌溶解症和肌红蛋白尿的可疑表现。尿液颜色深色或者褐色时,应进行CPK、血和尿液的肌红蛋白检测。加大输液量、利尿和碱化尿液利于防止肌红蛋白尿导致的肾功能衰竭。
(3) MH发病早期,尚无肌红蛋白尿表现时,如果出现难以纠正的高钾血症和酸中毒时,可以选择血液透析(HD)或血液透析滤过(HDF),针对性地清除酸性代谢产物和钾离子,对维持内环境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4) 随着MH病程的发展,肌细胞遭到破坏,肌红蛋白入血可能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可以选择血液滤过(HF)联合血浆置换(PE),重点清除肌红蛋白等较大分子物质,防治肾小管肌红蛋白管型的形成,减少肾功能损伤。血浆置换清除肌红蛋白不可避免地损失凝血因子和蛋白质等物质,应动态监测凝血功能,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和蛋白质等。
(5) 与传统的冰敷、灌洗、擦拭等方法相比,CRRT降温效果更为确切,同时具备体温易于监测、温度可控性强的特点。相较于体外循环,持续血液滤过损伤更小,实施也更加方便。
(6) MH患者抢救过程中的血液净化措施,选择的具体血液净化方式、滤过膜孔径大小、抗凝方式(根据出血倾向,选择肝素、低分子肝素、枸橼酸钠或不抗凝)等,请相关专科医师协助处理。
- 恢复期的监护及处理
加强监测和治疗以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体征消失后24h持续监测,发病24~48 h内25%的MH可能复发,未行监测和积极处理可能致命。如出现无寒颤时肌肉僵硬逐渐增强、异常高碳酸血症伴呼吸性酸中毒、无其他原因导致代谢性酸中毒、体温异常升高等则提示MH复发,应尽早启动治疗。
给予丹曲林钠1 mg/kg静注,每4~6小时一次,或0.25 mg·kg-1 ·h -1 静脉输注,持续至少24 h,根据临床情况,有时需要更长时间。如果患者24 h内代谢稳定、核心体温低于38 ℃、CPK下降、没有肌红蛋白尿表现且无肌肉僵硬,丹曲林钠可以停用或给药间期延长到每8~12小时一次。持续监测,复查血气,6 h一次CPK检测,如果结果下降可以适当降低检测次数。CPK高于10 000 U/L是横纹肌溶解症和肌红蛋白尿的可疑表现,此时应采用标准治疗措施:补液水化和利尿治疗(碱化尿液维持尿量>2 ml·kg -1 ·h -1 ,密切监测尿液和血pH值)。
有条件者,可做"骨骼肌收缩试验"以明确诊断,并对患者及其直系亲属进行基因检测,筛选MH易感者并建立档案,告知患者及MH易感者在接受手术麻醉之前,告知接诊医生相关病史,做好相应预案,以防止MH发生。
1.发生率,男>女
2.发生时间并不都是刚开始使用药物,有过心脏手术术后进入ICU后72min发生,也有吸入药物使用后40min。
3.恶性高热的诊断特点:无法解释的呼末二氧化碳的升高,无法解释的心率升高,无法解释的高体温。
4.丹曲林的使用:最开始2-3mg/kg,维持1mg/kg,直到达到目标。
丹曲林使用目标,在正常通气量时呼末二氧化碳<6kpa,体温低于38.5℃。当目标实现时,暂停丹曲林,但如果二氧化碳或温度上升,可能需要给予更多。
研究总结
MH是致命的麻醉并发症之一,近年在国内屡有发生。尽管国内麻醉界对其严重性已有较充分的认识,但因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药物,一旦发生往往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现阶段强化普及提高对MH的预防至关重要。鉴于我国国情,特别强调对MH患者应尽早实施物理降温、纠正内环境紊乱、尽早实施血液透析、滤过等肾脏替代措施。现阶段,有条件的医疗中心在备用丹曲林钠,尤其是接受国外捐赠用药时,应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事先经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医院医务处及药剂科备案。在抢救用药时,须征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作者:余莲雅
编辑:郑惠文
审核:刘 苏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
生态旅游景点,中石油logo,风间由美和继子的电影, http://www.xinzhiliao.com/zx/jinji/36511.html- 标签:中公教育考研培训,logo编程,广州网络优化公司,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
-
病例分享:围术期疑似恶性高热一例——早课学习
作者:米勒之声 病史资料 基本资料: 性别:男性 年龄:17岁 入院诊断:脊柱侧弯 既往史: 平素健康…
-
腰椎不好,到底该不该睡硬板床?
作者:脊柱医生李维新 相信大家都听过家里长辈说过这样一句话,“腰疼了,睡睡硬板床就好”或者“腰…
- 中国医师节|致敬所有白衣天使
- 40年的偏头痛成肿瘤的“保护伞”,医生:所幸发现得早……
- 脑瘤严重么?
- 今天起床又“肿”了…容易“发肿”,是体质问题还是疾病?
- 沈西凌/卜鹏程团队发现肝脏微环境重编程肿瘤细胞促进结直肠癌肝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