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如何做好重大经济主题报道
新闻报道服务于社会实践,更应与时代同频共振。《河南日报》国企改革报道的探索和实践说明,在融媒体背景下,作为处于主流媒体中端的省级党报,在关键时刻、重大问题上不仅要率先发声,坚定发声,更要持续发声。只有“文章合为时而著”,省级党报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成为引领主流场的“旗手”。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融媒体已经对受众的生活习惯、思维模式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奔着问题去”“啃硬骨”“涉险滩”的国企改革而言,在利益主体、思想观念与媒体价值追求日趋多元的环境下,更加需要借助具有权威和信誉的主流场,详细解读政策和方针,深度剖析痛点和成绩,助力工作向纵深推进。
《河南日报》发挥党报自身优势,遵循国企研究、新闻传播、媒体融合三大规律,以主流价值引领多元化媒体报道方向,在群英荟萃的国企舞台上脱颖而出,两次获得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和省政府国资委的表扬认可。
党报党刊是党的重要思想武器和阵地,这就决定了党媒所刊发的内容以政经类新闻为主[1]。《河南日报》国企改革报道在媒体“去中心时代”,既能有效传播中心工作的重要精神,又能达到范围更广的受众,正是在于用思想引领报道方向,找准改革的突破口和社会诉求的契合点,实现社会共识与政府决策同频共振。
重大经济主题报道,既要敢于率先发表“纲领性”和“前瞻性”的观点,又要采用读者“受用”和“乐享”的传播方式,在主动发声中树立权威性。
2016年6月21日,河南省以习总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论述为指导,针对煤炭、钢铁行业持续亏损的现状,以“三煤一钢”解困作为突破口和主抓手,把工业企业改革作为首场战役,全面打响国企改革三年攻坚战。
《河南日报》制定了详实的会前、会中、会后报道计划。会前报道采撷郑煤机、双汇、安钢、中国平煤神马、宇通等以往国企改革的成功典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宣传经验,唱响国企改革光明论,树立影响力权威;会中报道,解读“1+N”政策体系,用告别“花架子”董事会、不搞“拉郎配”、“减负”轻装上阵、“管企业”变为“管资本”等生动诙谐的语言,来讲述法人治理结构、混合所有制改革、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国资监管等单调的政策性词汇,树立内容力权威;会后报道,推出打好国企攻坚战系列述评,《唯一出路在改革》《对症下药大胆改》《一路改革破坚冰》《化危为机勇担当》4篇述评观点出自新闻事实,分析精辟透彻,具有一定理论色彩,树立判断力权威。
国企改革制定了一年“前哨战”、一年“总攻战”、一年“扫荡战”的攻坚战时间表和路线图,其中“前哨战”旨在给国有企业“减负”,涉及百万国有企业职工家庭的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给地方;“总攻战”旨在给国有企业“健体”,以处置千家“僵尸企业”为牛鼻子,化解煤炭钢铁过剩产能;“扫荡战”旨在给国有企业“提质”,持续深化企业产权结构、组织结构、治理结构改革,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河南日报》针对这三场战役的不同发力点,策划了侧重点不同的报道方案。“前哨战”是最难踢开的一脚,采用了生动的故事来提振改革者的信心。河南能源永煤公司和永城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秘诀是什么?改革故事报道中,《永煤公司:瘦身减负轻装行》给予揭秘,“一个‘愿意交’,没有斤斤计较;一个‘愿意接’,没有挑肥拣瘦”。“总攻战”是关键所在,比如《打赢国企改革攻坚战访谈录》,邀请省政府国资委负责人和6家国有企业董事长谈改革、说前景,极大鼓舞了士气。“扫荡战”是收官之战,“三煤一钢”改革攻坚纪行报道,以国有企业盈利创近五年最高水平为切入点,充分说明改革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一招,要坚定决心改下去。
在众声喧哗的场,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来自公信力,而公信力则来自对的热切回应、对经济社会建设性意见的认线]一篇有精神、有思想、有,更有正确价值观和使命感,讲究社会效果的报道,自然就会拥有左右的力量,这正是主流媒体自身价值的体现。
国企改革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无疑会有“大渡河”需要强渡,会有“泸定桥”需要飞夺,还有“腊子口”需要突破,如果参与者没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决心”,是不可能取得攻坚战最后胜利的。
《河南日报》国企改革报道把“统一思想认识”作为总开关,鼓舞国资国企战线打好打赢国企改革攻坚战。《河南国企改革攻坚战系列观察》是其中的代表作,《奔着问题“啃硬骨”》《“轻装上阵”减负行》《“凤凰涅槃”获重生》《吹响攻坚“冲锋号”》4篇2万字的经济述评,全景式回顾了国企改革“一仗接着一仗打”的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写作手法夹叙夹议,表现方式融媒互动,有深度、有分量、有影响,提炼了经验启示,颇受读者好评,被政府决策层频频关注,是凸显《河南日报》主流价值的扛鼎之作。
移动互联时代,信息已由稀缺、昂贵变为丰富、廉价。面对日新月异的传播场域,新闻何以“留痕”?高质量的新闻文本依然是稀缺资源。[3]《河南日报》国企改革报道坚持“深入成就深度”的理念,沟通官方和民间两个场,沟通学术与新闻两个通道,成为政府和公众信任的“第一报道源”。
渠道为王还是内容为王?成为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共同探讨的话题。无法否认,在今日的传播环境中,单纯依靠渠道,又或是简单看重内容,都无法取得信息传播的先机,唯有二者并重,才能真正赢得受众的青睐。然而,之所以这个话题今天仍在争论,说明“内容”这棵大树撼而不倒。“内容”的权威性非但不应有任何意义上的削弱,反而需要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河南国企改革报道地位的形成与确立,便是证明。比如全省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工作会议的报道,记者根据会议精神和会议文件,精心编写了《河南国企改革的路线图》,从“为啥改、怎么改、谁来改”三问国企改革,从国企治理、混改、减负、监管四个方面解读“1+N”政策体系,报纸刊发当天同步制作微博、微信、客户端、网站“四位一体”的新媒体产品,传播后得到100万人次的点击,1979人评论。有的读者说“一文看懂河南国企改革”,有的读者说“原来政策文件也能写得这么好看”。
新闻传播规律作为新闻发散路径和赢得受众的法则,完全不同于新闻报道规律。[4]未来媒介竞争的实质就是渠道的整合力和内容的呈现力之争,任何媒介都有自己独特的信息流动链条。《河南日报》国企改革报道能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为引领思想的权威,是多个因素的综合结果,更是“渠道的整合力和内容的呈现力”达到相当高水平的表现。比如《河南国企改革攻坚战系列观察》刊发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新媒体平台河南日报客户端、大河客户端、掌中河南客户端、新界客户端以及各媒体官方微博微信等第一时间转发,集团通过“中央厨房”生态链进行叠加传播,向全国200多家媒体进行分发,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央媒相继转发。短短两天时间里,全网总阅读量超过100万人次,覆盖用户1.5亿人次。
大凡创新,都包括了两层意思:一是相比于自己的过往,有所创新;二是相比于整个同行,有所创新。后一种创新,因具有拓荒的意义和开先河的性质,极为不易,倘能做到,实属难能可贵。[5]《河南日报》国企改革报道,将理论的严谨与新闻的活泼风格合二为一,带给读者“快捷、深刻、亲近”的阅读体验。
快捷,在第一时间作出判断与反应。融媒体背景下,要求媒体必须对新闻事件,特别是敏感具有争议性的事件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帮助受众对事件进行思考和评价,从而形成一种言论的主基调。
深刻,在受众所感所想基础上再深一层,让受众感觉到报道和自己思考的事情没有差距,同时又由衷感到比自己看得更高更深。充分说明国企改革是有效的、正确的,令人心服口服。
亲近,用网言网语来传递正确的声音。对网络媒体和网络的引导方式不能照搬传统套路,必须以一种网民容易接受的形式出现,从行文、语言组织到评论形式,都必须贴近网民、考虑网民的感受,那种通篇充斥“必须看到”“我们应当”之类言辞的文章,是不可能受到网民喜爱的。“三煤一钢”改革攻坚纪行报道用了许多化繁为简、生动形象的语言。比如“刀刃向内的改革,剜的都是自己的肉。”“没有改革,就没有河南能源的‘重生’。”
《河南日报》国企改革报道在同行业领域和同类别报道中取得成功,并不是误打误撞,而是有规律可循,即完成研究视域、受众视域、视域的三元复合,摆脱意识形态的影响,追求客观、实效,具有振聋发聩、直击人心的力量,走出适应融媒体背景的报道路子。
有思想的经济报道往往会从不同角度来审视经济关系,进而将目光转移到国企层面上,并以此建立自己的理论观点甚至思想体系,这就是研究视域。报道研究视域的广博与专深,决定了其在媒体市场的活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河南日报》国企改革报道与同类别报道的区别在于,从研究视域聚焦国企改革这一问题,以专业知识立身作报道,直到提出自己的新观点。
观点来自思想,而思想历来是行动的先导。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系列述评的推出正值国企改革攻坚战刚刚打响,整个系列的布局贯穿改革始末,摆事实、讲道理,向受众一一列举国企改革必须改、大胆改、坚持改、出成效的光明前景。比如《唯一出路在改革》,观点鲜明提出“转型发展,总是与改革紧密相关”“不想改、不敢改、不会改,企业走不出困境”“国企改革必将催生发展质量新变化,也必将成为决定河南命运的重要一步”等重要论断。改革成果证明,这些观点具有历史趋势的发现力、发展难题的破解力、社会进步的引领力。有读者评价说“一句话点明要害处,胜过万语千言。”
西方新闻学起步较早,提炼出报道宗旨是受众为第一的理念,坚持客观呈现、强调解释事实,引起读者的共鸣。[6]《河南日报》国企改革报道深谙其道,有一套题材、行文、风格的框架和模式,常常简明扼要写出许多受众爱看、易看且讲究策略的话,运用大量的比喻,让人一看就懂,将国企改革带来的机遇与大众生活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拉近了政府决策和社会共识的距离。
好的标题是文章的灵魂,好的字句是文章的气质。比如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典型篇和“三煤一钢”改革攻坚纪行,《郑煤机:从濒临破产到行业龙头》《河南能源:真改革才有新天地》,读者看到标题就了解到文章内容的一半。翻开文章细看,“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节约,又讲效果”,点明混合所有制的好处;“国企穿着‘棉衣棉裤’与身着‘短衣短裤’的民企赛跑”,点明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必要性。后来仔细探寻,一些国企改革新名词的源头都是来自《河南日报》国企改革报道。说话到位、通俗明快,且好用比喻,让人一看就懂,很多新媒体甚至直接用文中的点睛之句当标题,比如《国企换上“短衣短裤”咋开跑?》让人记得住,传得广。
新闻解读已经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新闻产品之一。尽管有声音质疑解读是从个人视角出发理解新闻,个人的主观偏向会影响读者对事实的把握。实际上,作为思想的产物,任何新闻产品都逃不出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河南日报》国企改革报道拿捏好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矛盾关系,在国企改革过程中政策解读虽是一家观点,但常称之为引领的“风向标”,将国企解读之“事”做成媒体解读之“势”。
全省国企改革推进工作会议召开后,《河南日报》头版及时推出《策马扬鞭再奋蹄——我省纵深推进国企改革述评》,跨版推出大型访谈,邀请改革者和被改革者探讨国企改革首战告捷之际,如何从工业企业改革转向全部企业改革、从重点发力转向全面发力、从启动攻坚转向全力攻坚,推动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随后又邀请省社科院、高校的专家学者对改革成果进行评价、对改革进程进行预测。同城媒体的报道,基本上都是以《河南日报》的系列访谈内容为观点和主线,扩散到整个国企场。
综上所述,在融媒体背景下作重大经济主题报道,需要有更宏大的气概、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开放的思维。《河南日报》国企改革报道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开拓报道和研究视域,对国企改革形势、政策的研究和预判,已经超过了新闻报道本身,成为河南国企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
编者按:近期,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成为热点。相比尚不熟悉互联网的老人,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互联网应用操作的老年网民同样面临网络谣言、网络、虚假广告等陷阱,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远低于年轻网民。…
在现代社会数字化与智能化飞速发展的当下,老年人与互联网之间的“数字鸿沟”已成为必须逾越的课题。2020年底,工信部正式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
- 标签:本站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
-
融媒体背景下如何做好重大经济主题报道
新闻报道服务于社会实践,更应与时代同频共振
-
他们为老干部制作电子相册流动光影再现峥嵘岁月
中国国防报讯 郜振海、记者蔡永连报道:“没想到,平时放在家里的照片做成电子相册后这么形象,仿佛回到了当年……”有着75年党龄…
- 液体壁纸井喷式增长 “山寨”现象严重
- 液体壁纸:2010年建材行业杀出来的黑马
- 液体壁纸引领时尚家居 开启涂料行业新格局
- 曾获最具古典美态奖的叶璇,如今打扮成“欧美大妈”,认不出了
- 何穗不是省油的灯?张雪迎很有心机?吴谨言时尚资源?苏青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