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建筑材料  建筑石材

建筑学家林徽因全世界都误会她梁再冰:她是我最伟大的妈妈

建筑学家林徽因全世界都误会她梁再冰:她是我最伟大的妈妈

  时期,受到西方新思想的影响,终于打破了中国封建社会当中,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女性的地位越来越高,她们能够正常的上学甚至出国留学。

  她出身名门,才华横溢,既有浪漫多情的文学创作才情,又兼具科学严谨的建筑考古灵魂,现在人们提起她,总有很多的话题。

  她和她的丈夫梁思成走过了中国15个省,留下了大量的建筑资料,她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她参与过新中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祖籍福建的林徽因1904年在浙江杭州出生,她的父亲林长民是初期有名的家,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参与过《中华临时约法》的起草。

  林长民在林徽因2岁的时候去的早稻田大学学习,与他选择从军的堂弟林觉民和林尹民不同,他选择从政,希望能够从制度上拯救中国,林徽因的家庭可谓是根正苗红了。

  林徽因的童年生活过得并不是很幸福,尽管父亲对聪慧的她非常疼爱,但是由于当时传承香火的封建思想影响,父亲在她8岁那年又娶了二太太程氏。

  程氏生下了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而林徽因的妈妈也从此失宠,父母不幸的婚姻对于林徽因的影响很大。

  那段时间,林徽因眼中的父亲每天都是来去匆匆,为了宪政、共和忙来忙去,尽管小小的林徽因可能还不懂这些词所蕴含的意义,但是父亲确实为她做了一个好的榜样。

  1916年,希望子女能够接受中西合璧的教育的林长民,将12岁的林徽因送到了英国教会成立的北京女子培华女中读书。

  1920年,林长民辞去外交官一职,开始去欧洲考察,这次去欧洲,他带上了自己的爱女林徽因。

  16岁的林徽因就这样陪伴父亲出行并成了父亲在欧洲时小小的翻译和秘书,期间在英国的时候她在圣玛丽学校读书。

  徐志摩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硕士,认识林徽因之后对16岁的林徽因一见钟情,曾经写过许多诗,但是都没有打动林徽因。

  1924年,在林长民和梁启超的建议下,林徽因和未婚夫梁思成一起去美国留学,两人决定一起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学。

  他们认为,建筑是一门将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起来的学科,但是最终林徽因由于性别被建筑系拒之门外,只能转而学习了美术。

  尽管没进入建筑系,但她没有放弃自己学习建筑的梦想,但是她一有空就去建筑系听课,几乎学习了建筑系的所有课程,甚至成为了建筑系的助理教员。

  两人留学一年半后,林长民不幸卷入北洋军阀的战争而牺牲,这位开明的愿意与女儿做朋友的父亲,甚至没有来得及看女儿最后一眼。

  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与林徽因结婚,婚后两人没有立即回国,而是开始了在欧洲的蜜月旅行,访便了多地的建筑。

  后来两人回国,在张学良的邀请下到东北大学任教,两人按照宾大的模式从无到有的创办了东大的建筑系。

  她将自己一生最好的时光,几乎都贡献给了中国古建筑研究,为中国的建筑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国家也为她颁发了国家自然科学奖来肯定她的成就。

  她和丈夫一起创立营造学社,专门研究中国古建筑,这在当时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当时中国没有有名的建筑家,建筑上的话语权几乎都在西方人手中。

  当时在营造学社建立之初,日本的建筑学家就曾经提议合作,并且以当时中国没有考古学这个专业,没有能够进行田野调查和对建筑进行专业摄影和拍摄的人才。

  也正是由于种种的外界刺激,为了让更多人知道中国建筑的重大价值,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决定撰写一部真正的中国建筑史。

  在15年的时间里,两人走遍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调查测绘了2700多个古建筑的数据,由于这些建筑大都在山间乡野,所以两人的日常就是在跋山涉水。

  实地考察的条件非常的艰苦,一方面当时交通等等都不方便,另一方面当时中国尚且还处在炮火纷飞的战乱当中。

  二人和朋友们风餐露宿在野外,背着重重的工具,每到一处,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考察记录相关的测绘数据。

  也正是他们的努力,发现了在山西大同五台山佛光寺唐代大殿,证明了中国古代唐木结构建筑的存在,也否决了当时日本学者提出了看唐代建筑只能去日本的说法。

  为了测量出来更加精确的数据,他们经常需要“飞檐走壁”,冒着极大的风险测量出了尽可能完善的数据。

  然后根据测量的数据,再绘制出更加精美,也就是后来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各个建筑图稿,那一张张精致绝伦的手稿,在那个没有电脑也没有CAD的年代里,可以说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资料。

  更为重要的是,营造学社的研究成果,打破了西方建筑学家唯希腊罗马论的一言堂,在后面再对古建筑进行研究的时候,也再也不能绕开中国古建筑这个话题。

  实地考察到后期,林徽因的肺病越来越严重了,但是就算在病床上,她也帮助梁思成整理完成了《中国建筑史》这本凝聚了两人无数心血的建筑学著作。

  在此之后,国人也逐渐开始认识到了古物考察发掘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开始进行文物修缮保护工作,林徽因夫妇也担任修缮的主力军,对北京的大批古物开始进行维修。

  后来,夫妻两人在山西考察的过程中卢沟桥事变爆发,华北多地沦陷,两人和其他许多的学者一起,带着家人开始。

  1946年抗战胜利后,他们又回到了北平,后来新中国成立之后,林徽因拖着病体,积极地参与到了新中国的建设当中来。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北京城百废待兴,如何对新首都进行建设成了一个大课题,当时基本的观点分成了两派。

  其中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派人认为古城墙的存在。阻碍的新城的外扩与发展,而且其抵御外敌的作用也几近于无所以坚决要求拆除。

  而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则坚决反对拆城墙,他们认为古城墙蕴含了极大的历史价值,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考古价值丰富。

  应该另建新城,不应该让工业的蒸汽完全取代传统历史的人文底蕴。对于拆除古城墙的决定林徽因激烈反对,甚至放过以后“必然后悔”的狠话。

  但是最终还是被拆了,在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去世多年之后,北京展开了古城墙的修复工作,再联系当时林徽因的话,也是一语成谶。

  很多人认识林徽因是因为她的诗作,在她写给儿子梁从诫的《你是人间四月天》当中写到“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在她当了飞行员的的三弟林恒在一次日军空袭的战斗当中壮烈牺牲的消息传来,她悲痛欲绝,写下了长篇悼念诗《哭三弟恒》。

  她是这么说的“弟弟,你永不会回来了,我知道,青年的热血做了科学的代替;中国的悲怆永沉在我的心底”。

  她的文字是如此的美丽动人,她的作品直到现在都散发着迷人的芬芳,甚至她写的《窗外》还成为了高考语文阅读的考题,她的才华也一直为人称道。

  她的朋友们都评价她说话不像外表那样温婉,而是比较直爽,说话干脆利索,而且经常会跟朋友发表自己对于某些事件的见解。

  她的女儿梁再冰是这样说起她的母亲的:“她是一个直爽的人,不像父亲那样比较内敛,她一般想到什么事情就会直接地说出来。”

  哪怕在战乱期间,她也将他们居住的简陋的小屋收拾得很温馨,也会教自己的儿女们诗歌文学,将困顿的生活过得极其有情调。

  就是这样一个奇女子,现在人们说起来她,很多人的目光都没有放在她的巨大成就上,而是更热衷于谈起她的花边新闻,聊着她与徐志摩、金岳霖之间的八卦来诋毁她。

  梁再冰说“即便全世界都误会她,她依然是我伟大的妈妈林徽因,人们不应该这么诋毁她”,而事实也确实如此,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建筑学家,林徽因值得更多的尊重。

  她的人生经历了清政府、、新中国三个阶段,既看过了西方工业和艺术的无尽繁华,也经历了战乱当中中国人民的颠沛流离,可谓是跌宕起伏。

  纵观林徽因的一生,尽管由于工作她后期得了肺结核,讲话比较困难,受到了病痛的折磨,但是在其他方面来讲她可以算得上人生赢家了。

  于家庭,她所在的林家满门忠烈,嫁过去的梁家也是人才辈出,她自己的儿女尽管没有父母成就高但也都被培养成了不同领域的重要人才。

  事业,更是建筑学和文学成就都被后人敬仰和纪念,她留下的珍贵文稿至今都有学建筑的学生在学习,她和梁思成还作为教师为建筑方面培养出了诸多栋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西方传统建筑材料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