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视点|守护古建 ——关注从《清明上河图》中走来的木拱廊桥
8月6日晚,一场大火烧毁了福建宁德屏南县长桥镇长桥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屏南万安桥。这场大火在当晚便被扑灭,没有人员伤亡。但在短短20分钟的火灾之后,这座国内最长的木拱廊桥只剩下了10多米的桥头和5个孤零零的桥墩,原本的六跨木结构也仅剩一跨。
著名桥梁专家唐寰澄在《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一书中写道,木拱廊桥“在世界桥梁史上惟有中国有之”。如今,这一传承近千年,“世界桥梁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品种”以这种方式走进大众视野,令人惋惜。而与古建筑保护的相关话题,也再次成为大众最为关切的内容。
清贡生江起蛟有诗云:“千寻缟带跨沧州,阳羡桥应莫比幽。月照虹弯飞古渡,水摇鳌背漾神州。汉家墨迹留中砥,秦洞桃花接上流。锦渡浮来香片片,令人遥想武陵游。”这首诗说的就是万安桥。
据记载,万安桥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2006年,这座桥被列入“闽东北廊桥”之一,成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又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具有重要的文物保护和科研价值。
中国建筑学会会员,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中原建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张义忠认为,这座桥可以说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的“活标本”。
《清明上河图》中,“虹桥”如飞虹般横跨汴河,桥上桥下熙熙攘攘,构成了整幅作品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之一。万安桥便与其中的虹桥采用了相同的营造工艺,即在建造时用梁木搭接,将长度有限的木材以纵向和横向结构编织在一起,互相支撑,化直为拱,且形成强而有力的稳定空间构架体系,结构简单,却又十分坚固。
这种造桥技艺一度被认为失传了。在明代仇英的《清明上河图》中,水面上的拱桥便为石拱桥,而非木拱桥。幸运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学界在闽浙一带找到了众多与汴河虹桥同样采用“编木”拱架结构的木拱桥。而作为国内“现存”最长的贯木拱廊屋桥,万安桥是极具代表性的一座。
上海交通大学木结构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主任刘杰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中说:“在某种程度上,它是整个中国木拱廊桥的一个典范。万安桥的存在,对中国古桥梁营造史来说,是‘最晚到宋代就已技术成熟,并在各地普遍分布’的长桥实证案例。它的失去,将使得古代绘画中时常出现的长桥形象,在客观世界中又缺少了一个强而有力的实证。”
中国古建筑承载着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说,保护古建筑是在守护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在守护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根脉。所以,保护古建筑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很多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防火便是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在1984年文化部、发布的《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中就明确要求,凡古建筑的管理、使用单位,必须严格对一切火源、电源和各种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并要求古建筑管理与使用单位应根据需要,配备相应的灭火器具与报警设施。
然而,古建筑因大火而毁仍时有发生。2013年,有着“亚洲第一廊桥”之称的重庆黔江风雨廊桥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2015年,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拱辰楼发生火灾,600多年历史古迹全部烧毁;2017年,素有“亚洲第一高斗拱木塔”之称的四川九龙镇灵官楼被大火烧毁……而此次万安桥被焚毁,无疑再次敲响了古建筑防火的警钟。
防火是为了保护古建筑的生命,而修缮作为古建筑保护的方式之一,则是为了延续古建筑的生命。古建筑修缮最核心的三个原则是最小干预原则、传统材料原则、传统工艺原则。在专耕古建筑内容的“古建家园”看来,具体则是最大程度利用原有木构件,尽量不替换成新料或者不属于该建筑的旧料。这种“旧”,不仅表现为保持文物本体的原真性,而且包括维修技艺的传统性,也就是尽量采用营造建筑时的工艺进行修缮。
但万安桥几近焚毁,可以说未来面对的不是修复,而是重建工作。所幸,万安桥已做过数次完整测绘,过往历史资料和相关图纸足以支撑起后续工作,营造工艺也在当地得到传承。所以,重建万安桥并不是难事。
中国文物学会会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会馆建筑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逵在九派新闻的采访中说,万安桥属于“国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于营造方式的资料留存比较充分。福建地区始终有工艺留存,桥的建造也并没有用到特别名贵稀有的材料。从这个角度来讲,从“形”上重建是很容易的。
“只要投入资金,它是可以被修好的。但是历史的账是没法算的,那些因此产生的记忆,才是无价之宝。对于像万安桥这样的古建筑来说,遗产价值才是最重要的。一个器物,真正变成遗产的话,它的价值并不是这个器物是什么材料做的,而是它传承了这么多年,留下了多少痕迹。”
在封面新闻的采访中,古建保护专家、故宫博物院高级工程师、研究馆员周乾也认为,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此次万安桥失火,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即使重建,重建后的万安桥仅与原有文物有着外观的相似性。“与原有桥体相比,新桥无论在建筑材料、建筑工艺、建筑艺术,还是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等方面,都是无法相比的。”
而对于当地的村民来说,内心的情感寄托也无法随着万安桥的重建而修复。赵逵认为,重修之后的桥只是一座新桥,那些文化、历史的痕迹已经随着那把火消逝了。
在张义忠看来,文物保护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其延年益寿,更好地发挥其历史价值、科学技术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建筑价值和使用价值。而对于此次的万安桥,他说,重建之后并不影响万安桥的同一性,“就好比‘忒修斯之船’,虽然在不断更换部件,但在整个过程中,依然具有时空连续性”。
其实,在历史上廊桥毁坏之后重修重建并不少见。有学者曾梳理过一些建在交通要道的木拱廊桥的历史,它们会以50—100年为周期频繁重建,重建原因最主要的便是火毁或水毁。那么现代技术是否能让其跳出“屡毁屡建、屡建屡毁”的循环?
福建工程学院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教授姚洪峰在《新华每日电讯》的采访中说,在不破坏原有结构风貌前提下,布置烟雾报警器和内部防火设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这可以避免村民和游客在桥上活动带来的隐患。
同时,张义忠认为,以BIM(建筑信息模型)为代表的新技术也能为古建筑的修缮乃至重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借助BIM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勘察和记录古建筑信息,建立古建筑三维模型,并将其永久地保留下去。这无疑能极大提高古建筑的保护水平。”
目前,在国内有许多学者和民间爱好者在自掏腰包,寻找那些位于深山老林中的廊桥,为它们留下尽可能多的数据。这些宝贵的测绘数据,能帮助廊桥“重生”。
而面对未来“重生”的万安桥,赵逵在采访中说,此次大火过后,不应矫枉过正,限制村民在桥上的相关活动,“这座桥的最大价值是要村民使用它,对它有依赖、有情感,要让村民和桥互动,参与进去,让遗产活起来”。(王岗飞采访整理)
- 标签:中国古代建筑木材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
-
大美视点|守护古建 ——关注从《清明上河图》中走来的木拱廊桥
8月6日晚,一场大火烧毁了福建宁德屏南县长桥镇长桥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屏南万安桥…
-
欧洲这个国家倾尽所有保护一座残损石头城得到了世界的尊重!
出去旅行,我们不仅能看到一个地方的美丽风景,同样也能在一些地方了解这里的发展史,这样的旅行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快乐,也能让我们…
- 【新三板点将台】环球石材(832123): 领先的装饰石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 中国建筑业VS美国建筑业:差别在哪里?
- 投稿&合作
- 上海“小红楼” 见证上海公卫往事
- 2018年中探市 常规品种VS独家品种石材品种新格局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