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建筑材料  建筑石材

乡土民居还原诗意栖居之美

乡土民居还原诗意栖居之美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设计师迈向广阔田野,将思考融入实践,把作品留在大地。改造乡村景观风貌,重振民间工艺美术,提升乡村公共文化生活品质……艺术参与乡村建设正成为一种热潮,古老的乡村焕发生机与活力。

  如何呈现乡土之美?怎样留住乡愁乡韵?本版推出“乡村振兴,艺术何为?”系列,旨在探讨艺术乡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不同角度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中国地域广阔、历史悠久,不同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社会风俗等,塑造了各具特色的传统民居。粉墙黛瓦、似水墨写意的徽州民居,高低错落、横亘于崇山峻岭的干栏木楼,巨型构筑、雄踞于闽西山区的客家土楼,见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地下四合院”……这些传统民居,既是祖先智慧的结晶,亦是寄托怀乡之情的载体,它们与各地的山川田野融为一体,呈现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乡村画卷。

  如今,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加快,村容村貌提升成为重要任务。从建筑设计的视角出发,如何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怎样还原中国人诗意栖居的生活美学?

  这种美首先表现在建筑上。很多地方的传统民居,经过一代代工匠的探索与耕读文化的熏陶,形成了成熟而稳定、既保留乡野趣味又不失雅致品位的风格特征。这种美还表现在空间上。有的传统民居既满足了居家生活所需要的舒适性,还特别讲究园林意趣,在不同空间形制中,营造出丰富的层次变化。这种美也表现在装饰上。古人重视房屋建造,更关注家居文化氛围营造,地砖、窗格、栏杆等细节之处的装饰,往往精致美观而富有积极寓意。这种美还表现在民居同自然环境的相融相合、相得益彰上。由于传统建造的约束而不得不采取的“就地取材”和“因地制宜”策略,反而成就了“天人合一”的民居美学。

  今天,传统民居不仅具有风光欣赏和旅游创收的价值,更传递出中华美学精神,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不仅有故宫、长城、颐和园等蜚声世界的文化遗产,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明;还有西北窑洞、傣家竹楼、开平碉楼等独具风情的传统住宅建筑形式,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二者都是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是彰显文化自信的精神纽带。及早在乡村民居保护中投入一定资源,不仅可以为乡村旅游业打下坚实基础,也能使乡村民居成为当地文化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富有东方韵味的民居之美,还可以让年轻人更加了解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小就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实践中熏陶长大的年轻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会更为强烈,往往具备更好的文化理解力和创造力。目前,还有许多青少年成长于乡村,面对这一庞大群体,我们有义务提供一个良好的乡村文化环境。

  恢复乡村传统风貌,尤其是民居传统风貌,应充分考虑现实性与可行性。那么,如何适当更新乡村风貌以保留传统记忆?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恢复和增加本土建筑材料。这种做法不仅成本较低,也可以为因地制宜地恢复乡村传统风貌打下基础。

  路面与人的视觉关系密切,其设计风格与建筑相辅相成,对乡村景观的构建起着重要作用。过去,山村常用石材铺路、砌筑河岸与陡坎。不同花纹的石材、寓意吉祥的图案、丰富多样的传统砌筑工艺等,使各地乡村小道展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现在,若能建立一种专业规划师、设计师和地方工匠协作的机制,充分挖掘石材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价值,将有利于为乡村增添艺术气息。

  中国传统民居以合院为主,一般都有围墙或院墙,墙体多用石材、青砖或土坯砌成,砌法多种多样。这些围墙和院墙,在房屋与自然之间形成过渡空间,丰富了传统民居在建筑造型上的层次感,营造出宜人的庭院环境。因而,在院墙及部分民居墙基上恢复传统建筑材料和地方工艺,是以较低成本恢复乡村传统风貌的有效途径。

  屋顶外观也影响着民居风貌。中国传统民居多为坡顶、铺瓦,展现出宁静朴厚之美。当下,适当地将平顶民居改造为坡顶民居,既有利于恢复传统风貌,也有利于改善排水、保温隔热。不少地方已开始进行“平改坡”工程,但部分屋顶所用彩钢板的色彩相对浓艳,视觉上难与周边自然环境相谐适。因此,控制好屋顶色彩,对实现整体建筑色彩的统一乃至地域风貌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民居屋顶应加强对色彩和质感的把握,以绘就和谐的乡村画卷。

  由于种种原因,用水泥和红砖等材料建造的民居,几乎遍布大多数乡村。这样的房屋维护简便、舒适宜居,不足之处则在于易使乡村建筑面貌趋同。其实,水泥和红砖并非不能体现传统风貌、达到美观的效果,只是需要在建造过程中精心设计。比如在建筑中局部运用传统建筑材料、引入传统建筑形式,并融入现代建筑设计理念。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流坝乡金台村民居建设中,设计团队运用本地常见的材料,打造出一片别样的乡村农舍。房屋墙体用红砖代表南江秋色,用水泥白增加设计感,屋顶成梯田状,依山势起伏,既与周围环境相融,又可用来种蔬菜和花草。整体建筑在融合传统元素的同时,充满现代审美趣味,得到广泛赞誉。

  当然,我国乡村数量巨大,设计师难以对每一个村落都进行详细规划。不过,在每个县挑选几个村落的民居进行专业化的规划设计,还是可行的。这些带有试验性和示范性的民居,肩负着探索中国乡村建筑新范式的重任。

  新范式意味着扎根传统、与时俱进的设计。古代乡村之所以不依靠专业规划设计就能实现和谐美观的景观效果,是因为逐步形成了契合当地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建造范式,这一经验值得借鉴。但也应认识到,现代人的需求和生产条件均与古人有巨大差别,在汲取传统建造范式精华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才能产生被广泛认可的乡村建筑新范式。

  新范式的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设计师具备过硬的专业功底,并下沉基层,深入了解村民们的真实需求。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不断探索,实现现代工业化建筑体系和各地手工建造体系之间的有效结合,使更多的乡土民居具有诗意之美。

  2022年8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选手在那达慕大会上参加射箭比赛。日前,兴安盟那达慕正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草原举行。本届那达慕大会期间将举办诗歌那达慕、传统美食那达慕、音乐那达慕以及、射箭、搏克比赛等活动。

  2022年8月8日,在重庆万盛经开区南桐镇金兰坝村,青山绿野与金稻田和鱼塘相互映衬,田野的线条在稻田中穿梭,美不胜收。近年来,当地加快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修复,将绿色还给矿山,昔日采煤沉陷区,今日放眼满山绿。

  近几年,青海省不断加大投入和保护治理力度,持续推进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流域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显著提升,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旅游休闲。

  随着暑期到来,天台山进入旅游旺季,当地高度重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不断挖掘提升太阳文化资源,聚力打响日照太阳文化品牌。

  暑假期间,东港区充分发挥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作用,招募老师、志愿者等深入到268个乡村书屋,为学生开展各类教育服务,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充实的暑假。

  四川省华蓥市禄市镇姚家塝村在灼灼其华的紫薇花和翻着金浪的水稻点缀下,恰似一幅恢宏绚丽的锦绣画卷。

  2022年8月3日,由中铁十一局施工的湖北省襄阳市环线提速改造工程跨襄阳北编组站大桥T3主墩顺利实现转体。

  近年来,该县大力推广蜜蜂养殖产业,通过公司+合作社+蜂农的发展模式,形成了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2022年7月29日,河南省三门峡市西闫乡东吕店村农民为铁棍山药进行管护作业。盛夏时节,豫西大地黄河南岸广袤的田野里,红薯、铁棍山药、葡中药材等农作物长势喜人,农民们正抢抓农时进行管护作业,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景象。

  2022年7月28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钦工镇条沿村1500亩梨园内,脆甜可口的翠冠梨挂满枝头,农户们忙着采摘、装箱、运输,呈现一片繁忙的丰收美景。今年夏天持续高温,市场行情看好,预计全村梨子总销售超千万元,人均增收超2000元。

  2022年7月26日,辽宁省沈阳市30余位小学生在辽宁猎鹰国防教育基地参加暑期国防教育夏令营活动。八一建军节前夕,学生们通过军事拓展项目训练,培养自主独立的生活习惯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同时增强了学生们的国防意识。

  湖南张家界市武陵源景区天子山索道工作人员对索道运行设施进行安全检查。该景区在做好疫情防控、预约游览等服务保障措施的基础上,加大对景区内高空客运索道的安全隐患排查力度,保障高温天气下旅游接待安全。

  2022年7月24日,河北省遵化市团瓢庄乡山里各庄村在废弃尾矿上修建的景区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2022年7月22日,江苏省宿迁市宿迁印象·袁家村,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跑驴(丁嘴跑驴)非遗传承人在为游人表演

  2022年7月20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阜溪街道龙胜村小山漾淡水珍珠养殖基地,养殖户在采收珍珠蚌。

  2022年7月18日,有着“天鹅之城”美誉之称的河南省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湖面上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白云城市相连接,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2022年7月17日在江苏启东中远海运海工码头拍摄的世界首艘3000吨级自升式风电安装船。

  国家重点工程常益长高铁铺轨成功通过由中铁五局承建的常益长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资水特大桥,为常益长高铁建设早日通车运营奠定坚实基础。常益长高铁资水特大桥全长9267.57米,是常益长高铁全线的重点控制性工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古建筑常用石材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