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建筑材料  建筑石材

12个男人,一张谈判桌,铸就影史不朽经典

“限制式场景”在电影剧本创作中运用广泛,其中就有观众喜闻乐见的“封闭空间”题材类影视作品。

然而在遥远的62年前,电影大师西德尼·吕美特却以剧情片的形式,为世人留下一部封闭空间电影的不朽之作——《十二怒汉》(12AngryMen)。

这部诞生于1957年的电影,在60多年间持续影响着世界影坛,成为国内外导演挑战自我、翻拍致敬的典范之作。

《十二怒汉》分别以9.4分和8.9分的佳绩,位居“豆瓣电影Top250”第36名和“IMDbTop250”榜单第5名,意义非凡。

西德尼·吕美特透过会议室一张谈判桌、12个不同身份的男人,以及96分钟时长的故事,将一场本该枯燥乏味的陪审团商议,拍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妙趣横生,令人拍案叫绝。

本片采用经典“法式空间”场景营造方式,以及大量正反打镜头,为封闭炎热的会议室埋下蜿蜒的剧情隐线,以及12位血肉饱满、个性鲜明的陪审团成员形象。

这种剧情设置,无形之中为房间内12个意见不同,且酷热难耐的“怒汉”之间增加了戏剧冲突。

因一桩命案,这12个职业、身份、性格各不相同的男人齐聚一堂。他们将以陪审团成员的身份,为被指控弑父的贫民窟男孩做结案前的最终讨论。

12个男人掌控着一个男孩的生死。而此前庭审中的目击者证词和凶器物证,已然让男孩的罪责成为必然。

就在众成员认定“真相”已定,无需再多讨论之时,8号陪审员却以一票“无罪”打破定局。

房间闷热无比,加上近乎已成定局的庭审结果,所有人都想尽快结束这场讨论,将“罪有应得”的男孩送上电椅。

生杀大权在握,更不能轻率判决一个人的生死。纵使眼前所有证据都指向男孩的无赦之罪,仍需推翻一切既定结果,再做评估判断。这既是责任使然,也是人道所在。

在其他成员的揶揄和埋怨中,一场案件讨论会在众人莫大的不情愿中展开。按照明确规定,陪审团成员意见必须一致才可结案。

单方面供述和目击者提供的证据,让所有人都在心中默认了案件结果。2号成员那句“说不出为什么,但就是觉得他有罪”,足以印证人们对此案含混不清而又想草率结案的漠然态度。

在8号的引导分析下,案件出现了悖于常识的不合理性,目击证人所提供的证词也在反复推敲中变得难以服众。

先前对案件判定深信不疑的几名成员,也默默陷入沉思之中。在虚晃的证据与合理的推演面前,任何具备判断能力的人,都会选择相信后者。

在道听途说的“结论”面前,人们宁可选择无条件相信,也不愿理性辩驳是非对错。趋之若鹜是个体从众群体的写实体现,但在评判生死面前选择盲从,则是对自己及他人的极端不负责。

就像8号手中那把与凶刀相同的折叠刀——它被人们定义为难寻第二把的罕见之物,却在咫尺之遥的另一家商店被轻松买到。

更让人费解的是,一名坡脚的老年“目击者”,声称案发当晚自己在听到异常声响后,仅用15秒钟便从狭长走廊移动至窗边,目睹了案情“真相”。

而在8号陪审员的情景模拟再现中,走廊到窗边的这段距离,足够这位蹒跚老者走上40多秒。

在不攻自破的供词和有目共睹的推论面前,数小时前笃定少年既真凶的成员,相继在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论证中陷入深思,最终选择了“无罪”。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洗却了燥热难安的会议室,也洗涤了人们的良知。12名成员全票通过“无罪”决意,8号凭一己之力,上演了一场教科书式的“绝地翻盘”。

正如一位影迷朋友所说:

这是关于人类和世界的哲学大命题。影片借助12陪审团之辩,对真相和怀疑、等级和尊严、意见和理解、理性和情绪、坚持和盲从,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等命题,进行交流与探讨。那是火花四溅的碰撞,直指人心。

西德尼·吕美特的《十二怒汉》,其意义不在于“无罪”的评议结果,而在于整个激荡人心的辩论过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怪兽大学中文配音,恶作剧之吻第一部,x战警前传万磁王,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