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建筑材料  建筑石材

2022民生保障再升级

2021年,我国民生保障有力度更有温度,挥手告别2021年,2022年你有哪些新期待?就业、教育、住房、养老、社保,你更关注什么?最希望有哪些进步?知民需,行民盼,解民忧,本期新闻洞察围绕民生所盼,聆听社会各界对2022年民生发展重点和热点的看法和建议,以勾勒出2022年民生领域发展蓝图。

建 言

2022年已至,民生答卷该如何写就?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落实落细、教育更加公平公正、就业技能岗位培训服务……2022年,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我国民生保障将再升级,更突出保基本、兜底线,民生福祉也将持续增进。

社保: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2021年,我国社保制度建设阔步前行。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完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机制、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职工基本养老金迎来17连涨……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已步入全面发展快车道,为将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基础。2022年,我国社保要加大兜底保障力度应从哪里入手?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社会保障领域在多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养老方面,宣布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今年是实施的第一年,希望能够将制度落细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调整是2022年养老保险改革推进的关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冯文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目前整体水平不高,进展相对缓慢,2022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如何上调仍须进一步发力。

“我国在2018年出台了《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实施意见》,分别在2018年和2020年进行过两次调整,到2022年已时隔两年,预期大概率将进行再次调整。”冯文猛表示,希望调整机制更加科学,能根据居民收入水平和CPI变化等因素综合确定。

在医疗保障方面,他认为,从既有发展态势来看,2022年,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将会进一步提升。“在这个大方向下,期望能够通过现有一系列改革继续提升保障水平,更多的常见病、多发病都能纳入医保范围。”冯文猛认为,同时,通过医保改革,希望居民就医便捷程度有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门诊异地实时结算方面。“我国已经实现了住院异地就医实时结算,下一步要将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作为重点推进。”他说。

对于2022年的就业压力,冯文猛表示,要用好失业保险、让失业人员有兜底保障特别关键,“期待今年能够发挥好失业保险的安全兜底作用,让真正有需求的人员在特定环境下有基本的保障。”

“从长远看,无论是经济结构的变化还是人口形势的变化,抑或是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都需要社会保障制度作出积极应对。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才能适应未来的需求和挑战。”冯文猛建议。

就业:优先政策继续发力托好底

2021年,我国稳就业促发展成绩亮眼。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发力、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延续实施、对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不断加大;1—11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7万人,超额完成全年预期目标。2022年,就业领域将面临更大压力,我国应该如何应对?“2022年,新增就业规模仍在不断扩大,就业结构性供求矛盾还会更大。因此,实施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加以高度重视,同时也要作为社会政策托好底,切实体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方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对今年就业有三方面期待,一是大学生等城市青年就业能够总体上保持稳定,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基层政府组织、社会组织能够通过灵活就业方式吸纳更多的知识青年就业。二是返程农民工能够在城市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特别是城市生活性服务业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要加大力度支持农民工就地就业创业。三是全社会要加大就业技能岗位培训服务,为新的经济周期储存新的技能型人才。要实现这三个期待,胡敏认为,需要一系列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和其他配套政策的协同支持。一是千方百计保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体,不仅要继续在减税降费、融资纾困等政策上递延,在增值税、养老保障费用方面进一步予以减免,还需要考量拿出一定的政府基金进行补贴,甚至可以考虑发行有利于中小微企业扩大就业的政府专项债。

二是鼓励平台经济发展。目前平台经济是吸纳城镇青年就业创业的重要阵地,在政策引导上还是要区别对待、分清轻重缓急,不要搞运动式监管,要有必要的包容审慎机制。

三是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社会共建的就业岗位技能培训体系。各级政府财政需要拿出一部分财力作为撬动杠杆,激发社会资本和社会公众参与,探索出新型社区教育就业的新路径新模式。

教育:减负进一步展现实效

2021年,教育行业重磅政策频出,改革力度空前。大力推进新型职业教育、“双减”全面落地、实施三孩政策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一项项政策的出台,使教育告别了产业化,回归到教育初心。在此基础上,2022年我国教育改革要如何推进?

“2021年‘双减’政策敲响了教育减负的战鼓。”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初浩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要让“双减”政策进一步展现实效,让每一个家庭都感受到教育政策带来的红利,还须进一步采取措施。

初浩楠认为,真正实现教育减负,一是要切实落地全面托育政策。进一步落地大型企事业单位或系统兴办幼儿园,鼓励符合条件的行业或企业联盟自筹建立幼儿园,甚至中小学。二是要加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初等教育的师资培养和引入。尤其是加大各级师范类院校培养师范生的力度。三是要加大教育投入,提升薪酬待遇。政府需要优化薪酬与待遇政策,让教师的付出得到补偿与回报。

尝试职业技能教育系统新的考核升学模式是初浩楠2022年的新期待。现行的职业技能教育体系仍然沿用传统的考试升学模式,中职中专学生也需要参加高考才能升学到高职和职业化本科院校。“可否思考对职业技能教育体系采取一种以职业技术技能考核为主、基础文化考核为辅的技能考试升学模式?”他提议。

在初浩楠看来,2022年,普通本科办学定位应该有新的导向。“目前我国大多数普通本科院校仍按照学术导向办校、治校和考核评估,造成了人才培养方向与普通院校师资考核相背离的两层皮现象。”他建议,要对普通本科办学定位、院校考核、师资考核、职称评定、激励机制等都进行系统性政策调整,让办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与院校考核、师资考核和激励相统一,形成合力,解决两张皮问题。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新年献词丨马建堂:坚持以百年党史砥砺初心使命 不断推动决策咨询工作开新局谱新篇

张来明在“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战略与全球展望” 旗舰研究交流项目启动会上的致辞

“十四五”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提速

时报时评丨中国资本市场2022年值得期待

更大力度激发以新经济为代表的新增长动能

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配资平台鑫东财配资 http://www.xinzhiliao.com/rq/ertong/30072.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计算机网络,香港tvb电视台,toshi 菊池,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