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稳就业须宏观、微观政策双管齐下
2022民生着力点
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健全灵活就业劳动力和社会保障政策。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住房、养老、生育等民生问题,12月8日至10日在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要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本期新闻洞察聚焦就业与生育政策,邀请业内权威专家学者探析,在明年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下,如何落实稳就业,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
稳就业
“要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2022年持续稳就业的积极信号。
2022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在会议提出的“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下,我国2022年就业形势如何?就业工作应该如何开展?有哪些压力和挑战?
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有助于稳定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1年我国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就业帮扶精准有效,创业带动就业明显,就业规模持续扩大,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亮点。
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33万人,同比多增124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1%,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
“2021年我国就业形势总体较上一年有所改善,调查失业率明显回落。在此基础上,2022年我国就业形势仍然总体向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第四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冰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更为严峻的内外部挑战,但在不断探索中,疫情防控工作更为科学精准,经济增速全球领先,展现出明显的制度优势。
“同时,稳就业、保民生政策不断完善,就业在宏观政策上具有更高的优先级,各级政府也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将更为稳健有效,有助于就业的稳定。”张冰子认为,劳动年龄人口的下滑使得劳动者的求职环境总体有所改善,部分地区、行业、企业缺工的现象也比较突出,这都是缓解明年就业压力的有利因素。
保市场主体、健全灵活用工体系
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
会议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受疫情和外部环境影响,明年宏观经济仍存在较明显下行压力,可能会传导至就业端。因此,会议从宏观层面提出,“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从微观层面提出,“要抓好重点群体就业,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
同时,会议还强调,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稳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承载着数亿人的就业创业。
“稳就业首先是要保市场主体,特别是加强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张冰子认为,同时要关注特殊人群,如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大龄劳动者等群体的就业问题,完善就业服务,特别是加强针对性的职业培训。
会议强调,“要抓好重点群体就业,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大学生作为我国就业重点群体,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
“明年就业仍面临较大压力,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就业。2022年应届毕生人数超过1000万,达到历史最高点,但压力中伴生着有利的因素。”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初浩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此次会议提出,要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
“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中低端服务业尤其是灵活用工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2022年要进一步落实灵活用工的政策与社会保障,促进灵活用工健康发展,在稳定灵活用工就业形势下,吸纳更多劳动者安心就业。”初浩楠认为。
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一定要重视平台作用。张冰子强调,针对平台就业等新兴用工模式,一方面要推动平台更好发挥就业吸纳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强化平台的劳动保障责任,保障好劳动者安全、收入等基本权益。
“当前,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依旧存在。需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提高就业质量,提升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她认为。
下一阶段仍须加大力度应对就业风险
受访专家普遍预计,2022年就业形势有望延续2021年平稳向好态势,但因较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下一阶段就业形势仍存在一定压力。如何应对?
在初浩楠看来,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劳动者在就业时无法自由流动的压力。由于疫情的反复,各地方疫情防控措施会影响劳动者的流动性,影响就业。
在这种情况下,他建议,地方政府应在保障本地区疫情防控稳定的前提下,为劳动者就业流入提供更便捷的途径,为满足本地区劳动力需求提供保障。
二是迫切需要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培训。技能培训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现阶段稳就业的主要方法。各地方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特色推出一些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定。但由于前期宣导、过程跟进和舆情监督不到位,导致一些社会机构误导劳动者。
初浩楠建议,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在推出本地区的职业技能培训方案时,需要从全流程角度设计,给予劳动者和受众群体正确引导,正确解读政府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定的政策与办法,避免劳动者被误导而遭受损失。
三是大学毕业生就业胜任力与职场要求还存在较大落差。虽然国家推出一系列促进大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院校发展的政策,但是落实和产生效果还需要一个周期,明年大学毕业生还存在职业技能落差的压力。
“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胜任力落差的问题,需要高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增加职业技能培养的比重,明确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方向。”初浩楠表示。
优生育
优化生育政策 让更多家庭“生得起、养得好”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佘宇
胡畔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其中提到,要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少子化正在成为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征,也是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对代际平衡和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与服务提供带来较大影响,对国家人口安全、社会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形成严峻挑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佘宇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再次表明了中央对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一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进一步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兜住兜牢民生底线的重大决心。
构建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将是核心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优化生育政策的核心在哪?2022年新的生育政策将偏向哪些方面?
佘宇:保障优化生育政策的目标顺利实现,核心在于构建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中央作出的“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重大决策有效落地,关键是出台一系列有助于缓解育儿压力、满足生育意愿的配套支持措施。
鉴于育儿成本过高已成为抑制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2022年必须通过适当的公共政策干预,构建包括健康、教育、住房、税收、公共交通等在内的家庭福利政策,营造家庭友好、育儿友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实现育儿成本的合理分担,才能减轻家庭尤其是多孩家庭抚养幼儿的经济和人力负担,最大程度释放生育潜力。
考虑到当前我国托育服务需求仍很迫切,总体短缺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扭转,加之机构选址难、运营成本高、风险责任大等问题仍很突出,为了如期实现国家提出的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的指标要求以及相关建设任务,更好满足广大家长殷殷期盼的安全优质、价格适中、方便可及的美好托育服务需要,2022年仍须在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有效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方面下大力气。
降低育儿成本
让更多家庭“生得起、养得好”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要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需破解哪些难点和痛点?具体如何落实?
佘宇:生育行为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前,过高的育儿成本已经成为制约生育的主要因素,“养不起、没人带”等造成生育意愿较低的问题已经集中凸显。因此,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需要着力破解社会化托育服务严重不足、公益性学前教育服务短板较大、教育机会不均衡加剧民生焦虑、儿童和家庭发展的公共政策支持力度弱等难点和痛点。
从具体的推动落实举措来看,可从以下四方面着力。
一是加快探索多种形式的托育服务模式,积极扩大社会化托育服务资源,形成家庭主责、社区依托、机构补充、社会支持的育儿服务新格局。将家庭育儿指导纳入社会公共服务内容,积极扩大公益性育儿指导资源,探索建立公益性育儿指导服务机构,开发公益平台和课程资源,积极开展公益性育儿指导和实践获得,提高家庭育儿素养和能力。充分发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通过场地和硬件支持、购买服务等,支持专业服务机构依托社区加强网点建设,提供就近的全托、上门、短时托管、突发情况救护等多元化服务。
二是科学规划布局,多渠道挖潜增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大普惠性幼儿园供给和覆盖率,更多提供“面向大众、收费较低、质量合格”的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加强省级统筹,综合考虑人口数量结构变化和城镇化的进程,逐步提高公办幼儿园比例。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并及时纳入属地行业管理。
三是增进教育公平、缓解教育焦虑,关键是政府要公平对待城市和农村教育,公平对待区域内的每一所学校,在教育资源配置上要尽可能做抬高底部、雪中送炭的事情。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结构,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等差距。城镇地区要注重解决“大班额”问题,农村地区则要注重解决“教育质量不够好”问题。
四是针对有孩家庭、多孩家庭的实际需求,通过公共服务设施、现金转移支付、税收优惠、直接服务与其他服务等途径,有效促进育龄女性工作与家庭的平衡,提高家庭为儿童提供养育、教育等服务的能力,使家庭能够自主决定生育的地点和时机,充分激发育龄夫妇再生育意愿。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强化两性在家庭抚育方面的平等责任,增强产假灵活性,为父亲育儿创造条件,创造家庭共同承担养育责任的良好氛围。健全工作福利制度,保障劳动者特别是女性合法就业权益,减轻生育对女性在就业、晋升等方面显性或隐形的歧视。探索更加灵活的工作模式,为有育儿需求的员工进行远程办公、居家办公等提供便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扭住结构政策重点 让经济大盘“稳如磐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宏观政策实施要加强协同
市说新语丨股比开放在即 汽车市场暗流涌动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丨余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特征
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曹 阳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陈有西学术网 http://www.xinzhiliao.com/rq/ertong/1168.html- 标签:极品吸收,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切水果在线玩,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
-
2022年稳就业须宏观、微观政策双管齐下
2022民生着力点 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健全灵活就业劳动力和社会保障政策。…
-
注册制改革仍须进行制度磨合和优化
王小霞 “以全市场注册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在中央经济工作…
- 百年纪事(227)丨落实“六稳”“六保”
- 美石分享——泊尔灰
- 为什么要做石材无缝处理?
- 【山东黄金麻、白麻】外墙干挂、室内装饰、广场园林地铺优选石材
- 420㎡ 舟山别墅,大理石轻奢主义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