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者:减缓人口老龄化 放开二胎值得试!中外医疗杂志社电话
此外,单身老人中20%的只想找伴,不想结婚,再次引发“美丽而尴尬的黄昏恋”话题。
广东省老年公共事务研究中心理事长陈彤彬告诉记者,老年人非婚同居已成为当今社会逐渐关注的热点问题。丧偶老年人再婚不仅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而且还有利于减轻子女负担。因此,对于老年人非婚同居现象,应通过相关制度的完善和多方面的引导。
调查认为,许多年轻夫妇时间、精力、财力都向子女倾斜,却常常忽视老年人的基本、和感情需要,尊老不足,爱幼有加;另外,当前不少子女往往只注重物质赡养而忽视赡养,存在赡养观念的片面性。“空巢”家庭越来越多,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特别是单身老人,一旦生病卧床,除了担心巨额的医疗费的来源问题外,还要担心谁来照料自己的日常生活,“空巢”老人生病以后更感到特别无助,调查结果显示,近半老人不时有孤独感。
为了避免再婚后的赡养、财产分割等经济问题,还有避免子女反对等情感麻烦,黄昏恋中只同居、不结婚开始成为老人们的无奈选择。调查报告显示,单身老人中20%的只想找伴,不想结婚。
家庭:子女尊老不足爱幼有加
缓减老龄化,二胎值得试
羊城晚报讯??记者薛江华报道:“中国的人口结构是一个‘定时’,这个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2日,由广东老年公共事务研究中心、秋光社主办的2013年中国养老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来自全球老龄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老年工作者,围绕中国养老面临的选择与挑战的主题,展开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研讨。在这次论坛上,来自中外的学者都对中国的人口结构问题提出了意见,他们认为,中国放开二胎生育是缓减人口老龄化的一个有效途径,值得尝试。
同样是家住广州的70多岁的老马,三年前妻子因为肝癌去世。去年三月份,他向两个儿女表示了再婚的念头,但立即遭到了孩子们的反对。最后,他把房子和财产都分给了儿女,自己仅靠退休工资生活。儿女们要求老马不能结婚,最多找个人同居,做个伴就行。“为了选择能和她在一起,这些我都答应了,这种选择很痛苦。”老马认为自己很对不起同居的“妻子”,因为她对自己照顾有加,但他却不能给她一个名分。
广东省老年公共事务研究中心关于老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显示
广东省常委会原主任、广东老年公共事务研究中心主任张帼英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广东省人民原副省长游宁丰主持了开幕式。全国20多个省市的老干部工作部门、老龄系统、社会养老机构及老年产业企业等机构负责人近200名嘉宾出席了论坛。
婚姻:两成单身老人只愿同居
健康:六成身体欠佳照护欠奉
此次调查的情况来看,老人为子女的付出总是比子女对父母的回报多,对子女的持续补贴,已使部分老人产生了经济压力,影响到养老生活质量。与老人的付出相比较,调查对象里甚至有超过一半的子女(56.91%)每月并没有给父母钱物。
在广东,失能(不能生活自理)老人总数为18万多人。调查认为,失能老人需要长期高密度的照料。从广东的情况来看,长期照护服务发展未能跟上,养老机构床位总量仍然不足,目前全省养老机构提供的床位,大概占到老年人口总数的1.06%,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至7%,即使与全国1.6%的水平也有差距。
家住广州的60岁的王姨离异独身多年,眼看着儿子和女朋友商量着要结婚,无力买房的王姨就盘算着找个有房的老伴。一年前,她在公园晨练的时候结识了比自己大8岁的老田,交往了3个月后有意结婚。但是老田的儿女却反对,怕王姨是奔着老头的退休金和房子来的。主动提出可以不办结婚手续后,急于给儿子“腾房”的王姨住进了田家。
空巢老人逾八成 黄昏恋人难结婚
通讯员 刘力
调查表示,在未来几年,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将陆续进入老年期,届时老年人照料问题必然给家庭、社会、经济带来挑战。
养老院里,老人们静成一排,眼神中流露着孤寂……刘德华主演的电影《桃姐》中,这一幕让很多观众深深震撼。其实“桃姐”就在我们身边。
老田家的生活品质虽然更好,但是,在一起生活了几个月后,王姨发现自己要以老田为中心,幸福感就慢慢地淡了。有一天,老田参加社区排练,晚上8点才回家,一回家就嚷嚷着要吃饭。可王姨见老田没回来,也没打电话,就没心思做饭,自己煮了点面条对付。可老田却因为王姨没有给自己备下饭菜而大发雷霆,这让王姨觉得很委屈,开始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了。
医学研究显示,由于大脑功能的退化和退休前后生活的急剧变化,老年人普遍受到慢性病的困扰。本次调查显示,近六成的老人身体健康状况欠佳,其中,有超过一半(51.27%)的老人患有一般慢性病,有8.12%的患有严重疾病,只有一成多(11.93%)的老人认为自己身体健康,其他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一般”。
2013年中国养老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中外学者就中国人口结构问题提出意见——
亚太城市土地学会首席顾问聂安达说,中国目前实行4-6-90养老政策框架:4%的老人按计划要住在养老机构,6%将受到社区中心的照顾,90%居家养老。但是,目前的最大问题是,没有为家庭老人服务提供补贴或其他类型的优惠政策,且不管每个家庭是否有能力有意愿要来照顾老人。他认为,要应对老龄化问题,中国有两条可以走:鼓励中国民营保险业建立类似美国的私人长期照护保险政策,使投保人在达到一定年龄时能得到一笔现金,或能够有权居住保险公司持有并运营的养老机构,而无须支付首期会员费。其二是允许一些有充足资金的地方建立市级公办长期照护保险体系,例如青岛最近就为其合资格的居民建立了这样一个体系,并从当地财政收入中拨出了3亿元,代表受益人支付保费。
“僵硬的机构养老是最不可取的方式,居家养老应当成为时代的惯例。”联合国国际老龄研究所(马耳他)所长约瑟夫·特鲁伊斯教授就指出,居家养老以及社区对老年人的照护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受到认同的现行社会政策,在家庭和个人无法应对的时候,通过提供照护和支持的社会服务,可以有助于在社区中供养老年人,以及提升家庭的应对能力,从而避免或者至少延迟机构养老的必要。
记者在广州市的花城广场、电视塔、海珠湖等市内人气较高的景点采访发现,举家出游的市民中以年轻人和中年人带小孩为主,极难得看到一家专门带着老人外出游玩。本次调查显示,约2/3的(67.31%)的老人更需要子女的关怀,超过两成(22.16%)需要子女的日常生活照料。同时,调查也显示,不与老年父母一起居住的子女,大部分能每月探望父母,平均每月4.7次,但是,约1/3的分居子女平均每年只能看望父母3.2次。
黄昏恋:痛并快乐着
调查显示,有近5.31%老人的状况堪忧,近半老人时感孤独寂寞羊城晚报记者 艾修煜摄
研究表明,伴侣对老年人的晚年照料和慰藉十分重要,但在研究中心的案例里,父母有心找新老伴,子女棒打鸳鸯的现象并不少见,多是财产惹的祸。????
调查分析指出,传统社会的双向平衡的抚养和赡养关系发生改变,目前出现了老年父母一代对子女孙辈有极大付出,而子代对亲代的赡养、照料和慰藉却相对较少,甚至出现了部分、不尊、不养,或者有养无敬、有养无爱的情况。
“出门一把锁,回屋一盏灯”成为很多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广东省老年公共事务研究中心昨日公布的名为《广东老年人生活方式及需求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老人多数是与老伴一起同住,占近七成。其次是与子女孙辈同住,但是比例不高,只占21.99%。丧偶独居老人占8.38%,极少数老人是入住养老机构。统计显示,包括独居老人在内的“空巢老人”达八成之多。
经济:补贴子孙影响生活质量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大学人口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张恺悌指出,过去的“只生一个好,将来来养老。”的口号现在正挑战,完全没有预料到老龄化社会会提前到来。他认为,为应对老龄化问题,中国的计生政策可以做些突破。
文/羊城晚报记者 薛江华
(原标题:中外学者:减缓人口老龄化 放开二胎值得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