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配置科创板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对于优化科技创新产业的资源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国金融、货币、资本和投资市场将会迎来重大变革。
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启动以来,我国经济在发展方式、增长模式等方面出现了显著变化,金融产业以及服务实体经济的关系也在逐步进化。金融是我国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深化对国内外金融形势的认识、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仅有利于社会正确把握金融本质、指导金融业界锐意进取和深化改革,也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动我国金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金融产业也需要主动求变,锐意进取、深化改革。金融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对接实体经济供给侧改革,通过打造高质量金融来服务高质量经济。出于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金融业应当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风险”三大目标,从货币供给、资本供给、要素价格供给、金融企业供给、金融产品供给、市场制度供给和审慎监管七项重点任务着手,攻坚克难,深入推动供给侧改革。
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换言之,是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提供并不断增加信用,特别是给予小微、初创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和金融资源支持。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服务以间接融资为主,金融机构中又以大中型银行为主体,内部政策安排、技术支撑以及激励约束机制相对不够健全,这些体制性问题导致的信贷供需不平衡,缺少能与小微、初创和民营企业相匹配的“下沉式”服务能力,形成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和就业的“稳定器”,在融资中一直处于弱势。
因此,一是要改善融资结构,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提高对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金融供给质量,鼓励金融机构不断丰富直接融资产品体系,更好发挥直接融资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作用。
二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防控重大风险本质上是协同的,从长期看目标是协调一致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说是防风险攻坚战进入一个新阶段,要在货币政策调控、金融监管框架、金融机构市场化改革、金融产品和定价体系完善等多方面加快改革力度。
结合当前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加强资本市场改革、推进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提升机构创新业态的治理水平,是金融改革和防控风险工作的重点。政府主导建立审慎高效的金融监管体制,包括清晰明确的规则和严格准确的执行;加大金融对外开放步伐,通过促进竞争,提高国内金融机构的实力。总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举措。
充分释放科技创新动能
振兴实体经济是经济强国的目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一项核心任务,是要破解社会资本供给的难题。大力发展权益金融,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金融短期化、交易化、套利化的弊病。从金融行为角度看,权益金融就是指为了获取其他企业的净资产权利或利益的投资方式。
权益性金融投资,最终形成投资方与被投资方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对企业投资,投资者就持有了该企业的权益性证券,代表在该企业中享有所有者权益,投资者可以在今后的企业成长过程中获得利益、行使相应的权利。换言之,投资者进行权益性金融投资,就是为取得对另一企业的控制权以及实现其他中长期的经营目的等。长期资本的供给要以股权工具为核心,以中长期债务工具为补充,让权益金融着眼谋求长期回报,从而有效地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通过股权投资和相应的资本安排,引导其他金融机构参与中长期债务融资,如银行增加创新型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最终综合、精准、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优先服务于技术含量高、适应人才就业形势、提供高质量产品和环境友好的“新实体”企业。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一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崛起。事实上,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扩大经济总量,科技创新已成为大国战略博弈的重要战场。
近年来,我国企业研发投入的总规模仅次于美国,但科研成果产业化仍然较为落后,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化,是科技创新的主要突破口。由此,要创建和完善适合科技创新的金融体系。应进一步加强对权益金融的重视程度,完善扶持我国科技创新的金融机制,创造多元化协助企业研发创新的金融渠道,通过金融工具真正激发科技人才和创新型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私募股权基金和风险投资是长期资本的“先锋”,担负着将社会资金转化为权益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重担,为创业企业、中小企业提供长期股本资金。初创期企业因固定资产较少、经营和财务状况不够透明、缺乏商业信用等难以在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创投)通过向中小企业注入资本,解决其发展初期所面临的资金问题。股权基金特别是并购基金虽然主要面向成长和成熟期的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管理运作提升企业价值,但其本身仍然具有长期资本的性质,对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结构、降低社会负债率、缓解金融机构债务规模波动作用显著。
目前,我国私募基金行业已发展至一定规模,但同时这一行业的资金来源、监管、税收体系等仍存有不确定性,如何把私募股权行业建设成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于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释放创新动能至关重要。
科创板是资本市场
“中国模式”的积极探索
近年来,一些增长势头良好、市场潜力较大的中国企业远赴海外上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潜力,削弱了社会金融体系将储蓄转化为科技创新投资的积极性。我国有关部门积极推进科创板落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益之举。从科创板首次提出到科创板细则落地,仅用了117天。
科创板的设立旨在助力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走向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对其加大辅导、孵化、融资等支持力度,以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融资和规范发展。目前,在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方面科创板已经呈现出很多制度创新,对于成长空间较大、发展速度较快但受限于利润等指标的创新型企业而言,具备提供更好的融资支持机会,与目前的主板、创业板、中小板和新三板等交易市场一起,形成多层次融资体系。
科创板的设立有助于资本市场从基础性制度层面补短板,为长期资本配置和支持科技创新提供了规范高效机制。从这个角度讲,科创板有机会发展为中国资本市场上非常有效的资源配置场所,能增强资本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创新主体的包容性,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特点的科创企业提供资本动能。
长远来看,这一举措将引领全社会树立对科技创新长期投资的理念,让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国企业,类似BAT等互联网巨头在本土上市,让投资者分享创新和高速增长的红利。然而,也应认识到科创板是一个新鲜的尝试,特别是整体市场反应和配套制度亟需跟上,要谨慎防范因市场各方对规则不熟悉导致在特定情况下市场风险加大的问题,必须提前审视、高度防范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
金融部门不仅要积极配置科技创新产业,而且应重视信息科技对自身的异化、迭代和演进,这一趋势不仅体现在对资本与产品创新、服务和交易模式等的更换替代,体现在监管与风控的技术更新,也体现在金融基础设施的整体信息化。如何以金融科技应用成果促进服务和交易渠道下沉优化,充分利用分布式系统、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扩展“开放银行”“边缘计算”和5G等新的金融科技范畴,发展数字普惠以增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获得性和便利性,这一方面会提升金融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对整个行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者系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华软资本集团董事长)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