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油田领跑国内页岩气开采
总部位于潜江的江汉油田走出江汉平原,在涪陵建成体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页岩气田。2018年,企业实现油气当量达600万吨,页岩气占比近八成,利润超过30亿元。
目前,涪陵页岩气田日产量达1670万立方米,可满足3000万户居民的生活用气需求。
在国内页岩气开采领域,江汉油田已成为勘探开发、大规模商业化的“领跑者”。
走出江汉求发展
“江汉油田成立以来,一直有着强烈的危机感,找油找气的脚步一刻没有停歇。”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总经理郭洪金回忆。
1965年,江汉平原发现工业油流。一时间,“江汉平原发现年产千万吨级大油田”的消息传遍全国。
1969年,12万工人云集潜江,拉开江汉油田大会战序幕。
数年苦战发现,由于相关地质理论准备不充分,预期中的千万吨油田只建成为年产百万吨的中部战备油田。
人多油少,企业何去何从?
“立足江汉、走出江汉、发展江汉”,江汉油田踏上“走出去”求发展的征程。
1986年,他们远赴山东,以区块总承包的方式承接胜利油田山东寿光境内八面河油田的勘探开发建设,建起年产百万吨的新油田。这是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次创新,开启跨省承包油田的先河。
1998年,江汉石油人再次“走出去”,与长庆油田合作开发陕西安塞坪北油区。
两次“走出去”找油源,一定程度缓解了生存压力,但离成为千万吨大油田的目标仍有不小的距离。
岩层“钻”出新希望
天然气,一种地下岩石储集层中以烃为主体的混合气体,被世界公认为洁净环保的优质能源。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江汉油田就在鄂西山区发现并建成湖北省第一个气田——建南气田。受当时地质认识、工程技术等多种原因限制,气田产量不尽如人意。
江汉油田没有懈怠。40多年来,他们一直探索并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寻求更大的突破。
进入新世纪,美国大规模开发出一种优质的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并形成一整套勘探开采理论和技术,由能源进口国变为输出国。
2012年,在重庆涪陵地区,中石化部署的焦页1HF井钻获高产页岩气流,我国页岩气勘探取得突破性进展。但页岩气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国内尚无先例。
美国页岩气多埋藏于地下1000米左右,而涪陵页岩气多在地下2000米至4000米,再加上地下多溶洞、裂缝,地质条件更加复杂,开发难度更大。
谁来啃下这块硬骨头?
江汉油田挑起了这个重担。
他们加强科研,以大量的数据测试与分析,厘定出页岩有机碳含量、厚度、脆性指数、埋深等18项具体参数,最终优选出涪陵焦石坝等28个有利区。
开采初期,大量设备从国外进口,不仅价格高,还面临技术封锁。如页岩气开采有一个关键设备桥塞,刚开始都是从美国进口,单只价格20万元,按每口井需要15个计算,购置费用高达300万元。
2016年,江汉油田组织攻关,制造出升级版国产桥塞,各项指标不输进口桥塞,成本仅为国外十分之一。
如今,除桥塞外,钻井、压裂等关键装备和配套工具已全部国产化,气田的开发和建设成本大幅度降低。
针对涪陵山地多、地质地貌复杂的特点,他们推行“井工厂”模式,即采用丛式井布局,在一个作业平台部署4至5口井,降低征地和费用成本30%。
随着理论、技术和设备的全面突破,涪陵气田成功实现商业化开采。2018年产气60亿立方米,相当于500万吨原油,成为亚洲最大的页岩气田。
打造页岩气开发“中国样本”
国家页岩气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实现页岩气年产量800亿至1000亿立方米。
眼下,国内各大石油公司抓住国家战略机遇,页岩气勘探、开发呈现千帆竞发之势。作为“先行者”,江汉油田涪陵气田承担起建设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为我国乃至世界页岩气开发提供“中国样本”的重任。
7年间,江汉油田以国家重大专项《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示范工程》为契机,探索形成了具有涪陵海相页岩气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五大技术体系、116项技术标准和规范。
2018年,“涪陵大型海相页岩气田高效勘探开发”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江汉油田还尝试创新管理模式,按照“油公司”模式成立涪陵页岩气公司,实行施工作业市场化运作。
在涪陵页岩气田,江汉油田与90多家国内外油田及工程技术服务商建立甲乙双方新型合作关系,甲方江汉油田负责项目开发管理,乙方参建单位负责项目建设——和传统“大会战”模式相比,江汉油田只出动200多名管理和技术人员,便推动了气田的高效开发。
依托涪陵天然气田,江汉油田油气并举,正在向“建成千万吨油气田,打造行业一流企业”的战略目标迈进。(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李济东 彭磊 通讯员王健 雷莉)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